4月1日,在缅甸仰光省高穆镇区,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主席昂山素季(右)在选区内与当地选民握手。(法新)
4月1日,缅甸进行了议员补选。补选竞争非常激烈,有17个政党的150名候选人以及7名独立候选人参选角逐45个席位。缅甸民主派的旗帜性人物昂山素季的参选更使这次选举引人注目。
这次补选表明缅甸的民主化转型正在稳步深入地发展。西方国家的一些舆论也以昂山素季是否能够参选,并顺利当选作为判断缅甸民主化转型真伪的一条重要标准,并认为昂山素季的当选能让美国和欧盟大幅度放宽对缅甸的制裁。3日在柬埔寨举行的东盟峰会上,东盟领导人则公开呼吁西方国家解除对缅甸的制裁。
不过美国似乎并没有因昂山素季参选而放弃对缅甸民主进程的怀疑。美国国务卿克林顿表示将放松对缅甸的一些制裁,但依然怀疑缅甸民主化转型能否持续下去,并继续对缅甸施加着政治压力。
在西方国家,对于缅甸的民主转型一直存在着疑问。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个转型是由长期控制缅甸的军人所主导,军人设计的新宪法还在议会中为自己保留了四分之一的非选举席位。
而对缅甸民主化转型之真假的评判其实是评判者的视角问题。首先,从制度规范上看,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民主,更没有完美的制度。即使在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局限性也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不然就不会有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和英国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前的示威帐篷。其次,民主化在缅甸是国家发展的一个历史进程,因此它自然同时存在着积极的进步与历史的局限。
缅甸特色的民主化进程
缅甸的民主化转型是缅甸人民根据国情作出的自主选择。它首先是一种逐步向前推进发展的进程,这一进程包含了缅甸人民对民主本身和缅甸自身特性的不断发展的认识。
缅甸在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过程中,采取了多民族联合建国的方式组建了联邦制国家。缅甸的第一部宪法不仅吸收了大量西方民主制度的原则,而且给了部分少数民族邦以建国10年后选择独立的权利。
但是,由于长期处于殖民统治状态,国内缺少核心政治力量,政治矛盾错综复杂,这导致独立10年后,国家面临分裂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奈温的军人执政。独裁所导致的腐败,强权政治导致的民族矛盾的激化,以及国家发展道路选择不当,使缅甸从东南亚的富国变成为世界的穷国,最终引发了八十年代末的民主运动,新的军人政府上台,和奈温时期的宪法被废除。
西方舆论一般关注的是此后新军人政权与民主派的矛盾。但缅甸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如何恢复宪政的问题。1990年的选举,实际上是一次非宪政选举。当时的军政府拒绝移交权力,也是国家处于宪法缺失状况的反映。因此,缅甸真正的问题是应该制定一部什么样的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