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正日时代期待稳定与发展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际- 环球观察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后金正日时代期待稳定与发展
时永明 • 2011-12-23 • 来源:北京周报 2011年第52期 12月29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岁末之时,正当人们忙于总结过去规划未来之际,朝鲜突然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去世,一时几乎成了世人关注的唯一事件。街头巷尾百姓议论纷纷,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也忙着不断打电话沟通。韩国则宣布进入二级戒备状态,不知道是担心还是期盼着发生什么事。

尽管每个人内心怀着不同的感受,但可能都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未来的朝鲜将会怎样。人们担心年轻的接班人是否能够领导这样一个百受困扰的国家走出困境,以及这样一个深处地缘政治旋涡中的国家,今后将对地区的稳定带来什么影响。

 

稳定将成主旋律

其实,虽然评论之声嘈杂,但有一个词汇却被频繁地使用,那就是“稳定”。人们希望朝鲜的权力继承过程能够稳定,同时也希望朝鲜未来能在促进地区稳定上扮演积极的角色。

作为与朝鲜接壤的邻国,中国最希望朝鲜能够保持稳定。金正日逝世的消息公布后,中共中央第一时间给朝鲜方面发去了唁电。20日上午,中国领导人胡锦涛主席和吴邦国、李长春、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一起前往朝鲜驻华使馆,沉痛吊唁朝鲜领导人金正日逝世。这些行动向朝鲜传达了两个信息,一是对金正日的悼念和缅怀;二是明确表示中国将坚持不断巩固和发展中朝传统友好合作关系的一贯方针,并希望中朝双方共同努力继续发展这种传统友好合作关系。

历史的经验不断地告诉我们,中朝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对于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国向朝鲜传递信息的含义也非常明确,希望朝鲜能够顺利完成权力继承过程,半岛能够出现长期稳定的局面。

就朝鲜自身而言,继续维持稳定的局面也有着现实的政治基础。事实上,尽管事情发生得很突然,但由于金正日在世时已对身后之事做了周密安排,因此不存在权力真空或断裂的问题,权力继承过程也自然和平稳。新领导者虽然年轻,但整个领导集体经验丰富、稳重有加。继承班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应该可以保证继承过程的稳定性。与此同时,新的领导集体,也需要在稳定的国内环境中,理顺内部关系,从容筹划国家的前途。因此,稳定应该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

 

发展是保证稳定的基本条件

由于接班过程的有序性,因此,新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恐怕不是政治问题,而是经济问题。无论是为了实现政治稳定,还是要确立新领导的威信,解决民生问题,使朝鲜摆脱冷战后经济长期陷于困难状况的局面,都应该是新领导的政策主攻方向。

朝鲜经济在冷战时期由于享受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安全与经济红利,而一度辉煌。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使朝鲜经济失去了外部支撑。而此时,由于复杂的内外因素交织,朝鲜又被排除在东北亚地区冷战后的和解进程之外,导致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经济开放转型受挫。更糟糕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恰在此时,1994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突然去世,此后朝鲜又连年遭遇罕见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大幅减少。这一连串的打击,使朝鲜经济一蹶不振。朝鲜开始进行“苦难的行军”。

当时朝鲜的内部困境,使一些国家认为朝鲜的新政权难以持久,期待着朝鲜出现变局。这大大增加了朝鲜对外部安全环境的忧虑。因此,“先军政治”理论也就开始主导了朝鲜的决策。而当大量的资源向国防建设倾斜之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就自然受到制约。

如今,朝鲜第三代领导人面临的内外环境显然应该是好于第二代领导人接班的时候。首先是“先军政治”时期国防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安全上的自信心应该有所增强;其次,朝鲜的经济建设并没有因实行“先军政治”而停滞,这些年无论在制度适应上,还是生产建设上都还是有了一定的积累;第三,中国经济实力的今非昔比,使朝鲜经济有了更好的外部依托。

现在朝鲜唯一需要的是清晰的发展思路。在这方面,朝鲜更具有后发优势。无论是中国、越南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还是从东南亚、拉美乃至非洲等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甚至象缅甸这种正在从闭关自守向开放式经济转变的国家,都为朝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思路和经验参考。

朝鲜过去想要在2012年实现“强盛大国”的愿望显然是不现实的。但如果新一代领导能够跳出旧的思维模式,朝鲜进入经济发展快车道的机遇就摆在眼前。

 

改善外部环境有利于自身的稳定与发展

当然,朝鲜作为一个身处地缘政治旋涡中的国家,外部环境对其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冷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大调整的年代里,朝鲜在规避调整给其带来的危害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或者是无奈地跌落到一个安全困境的陷阱里。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关键因素是所谓“朝鲜核问题”。

朝鲜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自己的经济尚处于强盛状态的情况下,提出大规模发展核电计划的。虽然朝鲜为此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但并没有签署相关的安全协定。这成了朝美之间在核问题上产生矛盾的引子。

事实上,九十年代初,朝韩之间曾出现过一阵子和解热潮。双方之间实现了总理会谈,签署了《北南和解互不侵略和合作交流协议书》和《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这种热潮却与美国在东亚遭遇的冷潮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当时不仅被迫从菲律宾军事基地撤出,而且在日韩也面临着地区主义和和平主义的压力。因此,美国不能容忍让朝韩双方来安排半岛的未来。而“朝鲜核问题”就成了美国介入并主导半岛事务的杠杆。

比较显而易见的现象是,朝美在核问题上的较量是越来越激烈,每一轮的缓和都不是使问题走向解决,而是相反地走向升级。2005年,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终于达成《9.19共同声明》,让人们看到了核问题走向解决的曙光。但没想到,几个月之后,朝鲜却进行了核试验。虽然朝鲜自己可以将其行为解释为是对布什政府扼杀朝鲜和先发制人政策的回应,但难以回避由此产生的行为后果,一是美国在核问题上对朝鲜妖魔化的言论变得确有实据;二是韩国的保守势力抬头。而此后,韩国保守势力上台,朝韩关系恶化,导致朝鲜二次核试验、天安舰和延平岛等事件的发生,半岛局势彻底陷入僵局。朝鲜的经济发展由此遭遇到更严重的外部阻碍。

今年较为可喜的现象是朝鲜开始在恢复六方会谈的问题上表现出积极姿态。原本12月22日,朝美要进行第三次会谈,而且有报道说,朝鲜就接受无核化前期措施表示了积极的立场。甚至有分析认为,朝鲜在第三次对话中很可能就暂停铀浓缩项目,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考察团的调查等问题同美方达成协议。

目前,朝美会谈不得不推迟。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不应该影响会谈继续向积极方向发展。同时,我们也希望有关各方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研究室副研究员)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报告提出中国须尽快将核安全法纳入立法程序
前两月全国财政收入超2万亿同比增13.1%
国内首艘校船将起航定点摆渡36名学生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给微博提供持续发展渠道
央行负责人回应货币政策金融改革诸热点
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
“新普京时代”拉开帷幕 稳定是“主旋律”
欧元区财长会议正式批准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
儿童急性白血病等将可获地方专项救助
蛟龙号拟五六月挑战7千米深海冲纪录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2011年第8期
专题导航更多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转移至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九十岁的华诞。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龙年属龙
中国入世10周年回顾与展望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