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叙利亚局势危险了吗?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际- 环球观察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国际观察:叙利亚局势危险了吗?
刘月琴 • 2011-11-21 • 来源:北京周报 2011年第48期 12月1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在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倒台之后,西方大国即刻重拳出击叙利亚,加大了对叙的制裁力度,并公开要求总统巴沙尔下台,一时间,叙利亚面临的政治风险急剧增加,此前欧美国家只是敦促巴沙尔推动改革,而非辞职。继突尼斯、埃及、利比亚政局剧变之后,西方大国对叙利亚磨刀霍霍,不断勒紧从经济、金融等方面窒息叙利亚的绳索。11月16日,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正式确认中止叙利亚的阿盟成员国资格。这一切都使叙利亚未来局势发展和走向充满不测,叙利亚很危险了吗?它是否会重蹈利比亚的覆辙?它将何去何从?

 

局势急转直下

叙利亚是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出现反政府游行示威的,半年多以来局势依旧动荡,政府与反对派继续角力。7月31日,叙利亚的局势发生重大转变,一是国内反对派掀起了新一轮示威游行,巴沙尔的重兵和安区部队再次开进哈马、霍姆斯和代尔祖尔等“示威城市”,与武装分子交火,造成死伤人数进一步增加,从3月中旬截止到8月,据联合国统计,已有2700多人死亡,数千人被逮捕。8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主席声明,谴责叙利亚武力镇压反政府示威活动,8月7日,一些阿拉伯国家公开谴责叙利亚政府的武力镇压,这对巴沙尔政权是一个杀伤力极大的举措。二是从8月卡扎菲的败局明朗后,北约自诩对利比亚的战争取得胜利,继而又将矛头对准叙利亚,启动了对叙利亚制裁的强大压力,美国和欧洲高官纷纷谴责叙,宣称巴沙尔政权已经丧失了合法性,叙利亚面临国内外的压力加大,局势异常紧张,发展趋势预示对叙越来越不利,叙成为中东乱局中令人瞩目的新焦点。

10月2日,叙利亚主要反对派团体在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宣布正式组建“叙利亚全国委员会”,目标是推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领导的政府。反对派宣称,组建“全国委员会”标志着叙利亚的反对派团结起来,通过联合阵线的方式将取代巴沙尔政府,进而获取国际承认。全国委员会”发表声明说,将分三个阶段进行“革命”,即政权更迭、过渡时期和未来的政治道路,每个阶段大约预期为6个月。

“全国委员会”的成立,表明叙利亚的反对派在反政府示威持续7个月后,开始效仿利比亚反对派的成功经验,正式与巴沙尔政府分庭抗礼,它标志着叙反对派正在走向联合,协调立场,聚集力量,致力于通过“和平手段”推翻巴沙尔政权。

欧盟委员会9月2日发表声明,决定对叙利亚实施石油禁运制裁。该决议不仅包括禁止进口叙利亚原油及石油产品,还包括对叙利亚石油出口相关的融资和保险进行制裁,这是欧盟国家首次针对叙利亚的石油工业实行制裁。欧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大制裁来限制叙利亚政府的资金来源。据2010年的数据计算,实施禁运后将影响叙利亚约45亿美元的原油出口。其实,就这个数字来分析,欧盟制裁叙利亚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经济意义。叙利亚是贫油国家,石油并不多,叙利亚现在每天的石油产量为38万桶,其中15万桶用于出口,95%出口到欧洲。2010年叙利亚的石油贸易盈余为5亿美元。

 

动武时机尚不成熟

叙利亚政府镇压国内游行示威的动机十分清楚,它一定要战胜反对派,将示威者打趴下。叙利亚政府对国内从事“恐怖暴力活动”的示威者,从一开始就出动了安全部队进行严厉镇压,这恰恰给美国和北约留下了进行军事干预的口实。其实,按照美国和西方对某一国实施军事干预的一贯逻辑,对叙利亚动手的理由早已具备,叙利亚和利比亚同样都是美国的眼中钉,两者都镇压了民众的示威游行,美国和北约同样可以使用人道主义名义进行干预,那么,是否就可以认定等待叙利亚的就是利比亚的命运呢?

无论是从地缘政治、地区国家关系来分析,叙利亚都完全不同于利比亚,倘若美国对叙利亚开战将面临严重后果。叙利亚局势异常复杂,堪称中东大棋局上的一枚重量级棋子,它与其周边国家都存在利害关系。叙利亚与俄罗斯和伊朗保持着密切的政治和军事关系,俄罗斯因使用叙利亚的海军基地,与叙关系紧密,俄罗斯为保护叙利亚曾表示在联合国将动用否决权。10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法国、英国等提交的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爆出亮点,俄罗斯和中国投了否决票,印度、南非、巴西、黎巴嫩4国弃权,法国、英国、德国、葡萄牙、美国等9个国家投赞成票,决议草案未获得通过。俄、中两国罕见地一致投否决票,意在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维护叙利亚以及整个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叙利亚局势滑向战争的泥潭。

叙利亚人多是逊尼派穆斯林,而统治集团则属阿拉维少数派(什叶派的分支),与伊朗为同宗的什叶派,故叙利亚一直与伊朗关系紧密。如果巴沙尔政权一旦被推翻,上台的将是逊尼派,这势必打垮伊朗主导的“什叶派新月地带”,引发地区性多边战争的危险明显增大,整个中东地区的战略格局将会急剧调整。叙利亚与黎巴嫩具有特殊关系,与巴勒斯坦的哈马斯保持着密切联系,长期以来,叙利亚——伊朗——黎巴嫩的真主党——哈马斯共同构成了中东反美霸权的堡垒链条,而叙利亚是这一链条的中枢。一旦叙利亚政权发生更迭,必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届时,整个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将发生巨变,那将是极为严重的局面。

从目前局势分析,尽管西方加大了对叙利亚制裁的力度,武力干涉叙的呼声不绝于耳,但西方大国对叙利亚依然保持“怒而不打”的态势。追其原因,美国的态度很重要,奥巴马希望能够通过制裁解决叙利亚问题,暂时不使用武力,他下令冻结叙利亚政府在美资产,禁止美国人在叙投资或经营,禁止美国进口叙利亚石油产品。

叙利亚与欧洲有着传统的联系,20世纪90年代“地中海伙伴关系国”计划,以及2008年法国领导的“地中海联盟计划”,将欧洲国家的经济利益与叙利亚捆绑在一起。欧洲投资银行已经向叙利亚投入了13亿美元基础建设基金,叙利亚石油出口的最主要客户分别是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欧洲国家。叙利亚与欧洲的关系还算和睦,巴沙尔在欧洲的人缘也不错,欧盟并不否认巴沙尔对维护中东地区稳定的作用,对叙施加压力表现出矛盾心理。总体上,对叙动手的时机尚不成熟,明年是美国的大选年,也是北约一些国家的大选年,一般来说,美国和北约在大选年不发动战争。即使要对叙利亚动手,也要等待过了大选之后,据此,在美国和北约国家大选之前的时间内,叙利亚政局相对还是安全的。尽管阿拉伯世界内部在叙利亚问题上分歧更大,某些国家也对叙利亚施加更多压力,但这些并不能真正影响叙利亚问题的总体发展。只要西方国家对叙利亚的立场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叙利亚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仍然不会面临战争的威胁。

尽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巴沙尔最终的危险尚未到来,但其政权面临的危险十分严峻,如果一旦西方对叙利亚动手,那么,叙利亚将会像利比亚一样爆发内战,内战将在执掌政权的阿拉维派与逊尼派之间展开。叙利亚是以逊尼派穆斯林为主的国家,逊尼派占全国人口的70%,巴沙尔信仰的阿拉维派只占30%,重要的政府官员职位全部由阿拉维派占据,阿拉维派控制着政府、军队和安全部队。

总而言之,可以判断,如果不发生外力军事干预叙利亚的情况,巴沙尔政府在与反对派的博弈中将占据上风,他有能力平息国内的游行示威,控制住局势。换言之,如果一旦发生外界军事干预的话,叙利亚极有可能会步卡扎菲的后尘,迟早顶不住,那么,在这种危险来临之前,巴沙尔还有时间进行补救。巴沙尔家族统治叙利亚40多年,对国内的控制力极强,他正在全面启动国内的改革进程,以化解危机。(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报告提出中国须尽快将核安全法纳入立法程序
前两月全国财政收入超2万亿同比增13.1%
国内首艘校船将起航定点摆渡36名学生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给微博提供持续发展渠道
央行负责人回应货币政策金融改革诸热点
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
“新普京时代”拉开帷幕 稳定是“主旋律”
欧元区财长会议正式批准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
儿童急性白血病等将可获地方专项救助
蛟龙号拟五六月挑战7千米深海冲纪录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2011年第8期
专题导航更多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转移至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九十岁的华诞。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龙年属龙
中国入世10周年回顾与展望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