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朝美在日内瓦结束了两天的会谈。尽管美国代表博斯沃思曾表示会谈在向积极方向发展,双方的分歧在缩小,但会谈依然没有任何结果。这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自从2005年六方会谈签署了“9·19共同声明”以后,朝鲜半岛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这些事情不仅使“共同声明”难以落实,而且还严重地破坏了朝美和朝韩之间建立政治互信的进程。如今,朝美要找回已经丢失的时间,需要双方作出更多的努力。
朝美需要加倍努力以重建基本的政治互信
此次朝美会谈最大的特点就是双方都保持了低调和审慎的态度。这种态度反映了朝美双方虽然都希望能通过会谈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但对实现目标的困难都有充分的估计。事实上,尽管朝鲜自年初以来一直寻求与美会谈,并表示愿意无条件恢复六方会谈,但美国对此一直反应冷淡。其中主要原因是美国对朝鲜的极度不信任。导致这种不信任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美国认为朝鲜在弃核问题上缺乏诚意,二是美国认为朝鲜的对韩政策目标具有攻击性。
美国对朝鲜在弃核问题上的诚意抱有疑虑,似乎有着较为充足的理由。首先,“9·19共同声明”之后不久,朝鲜不仅没有弃核,反而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尽管导致这个情况发生有着复杂的原因,如美朝在如何确认弃核和核查的安排问题上发生分歧,韩国新领导人的对朝政策导致朝韩关系逐步恶化,以及美、日、韩三国在处理朝鲜自称的试验卫星的问题上态度和措施过于强硬等因素,但毕竟朝鲜第二次核试验是一个明确违背“共同声明”的行为。其次,朝鲜多年来一再否定有浓缩铀计划,却于去年11月又主动向美国专家展示了自己的浓缩铀设施。
此外,朝韩之间由于天安舰和延平岛事件所导致的紧张关系尚未出现实质性的缓解。就在朝美会谈后不久,韩国防长官金宽镇与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首尔召开了第43次韩美安保会议,双方发表了共同声明,不仅决定在明年初制定完成应对朝鲜局部挑衅的联合作战计划,还决定开发专门针对朝鲜核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慑力量。帕内塔本人对朝鲜的弃核诚意表示了高度质疑。
因此,我们再次看到美国表现出矛盾的政策,一方面在外交上与朝鲜会谈,并要求朝鲜先停止浓缩铀计划,以表明其弃核诚意;另一方面,又在军事上表现出强烈的对抗性。这种表面上看似两个部门的各行其是,恰恰反映了在朝美之间要重新建立谈判所必须的基本信任具有相当大的困难。不作出更多的努力,是很难克服这种困难的。
朝美需要寻找重新出发的起点
从重新召开六方会谈,实现半岛无核化的角度看,朝美会谈的最终结果必然要落实到履行“9·19共同声明”上来。但是,这几年朝鲜半岛形势的变化,使得双方之间已经难以简单地回到这个原点了。
对于美国来说,恐怕难以接受新一轮“谈判—签约—失败”的循环,因此,需要朝鲜采取更多的行动来证明其诚意。朝鲜是否能够接受这种要求,主要地取决于朝鲜对形势的判断和自身生存和发展战略的选择。
促使朝鲜从退出六方会谈到改弦易辙,表示愿意无条件重开六方会谈的原因很复杂。延平岛事件后朝鲜与美韩之间的高强度对抗已经使半岛问题走进了死胡同。双方继续对抗的后果是非常危险的,不仅是半岛本身不能承受,也是周边国家绝对不愿意看到的。对于朝鲜来说,国内面临着确定权力传承机制以保持稳定和投入更多精力以发展经济两大问题。外部的高强度对抗显然不利于自己国内问题的解决。此时中俄两国的促谈政策,为化解半岛僵局带来了动力。
但是,对于朝鲜积极呼吁重开六方会谈的真实目的,美韩始终持着怀疑的态度,有相当多的人认为朝鲜只是在为改善国内局面争取时间,并非真的想弃核。而北约在利比亚的行为使这种观点有了更加坚实的根据。北约3月19日开始轰炸利比亚之后不久,朝鲜外务省就有官员在媒体指责北约的行为“是对利比亚人民尊严及生存权的践踏;是严重的反人类犯罪行为。”并且表示,“正是因为朝鲜拥有足以进行自卫的国防能力,才能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并避免战争。”而5月10日,北约的导弹在对的黎波里目标进行精确空袭的时候,“连带损伤”了距离空袭目标500米远的朝鲜大使馆。舆论普遍认为,北约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强化了朝鲜对其拥核合理性的认识。
在这种大背景下,对于美国来说,要使朝鲜相信其未来不会对朝进行军事打击,可能需要更多的努力。但是,10月28日,美国防部长帕内塔在与韩国的声明中再次承诺,一旦发现朝鲜有使用核武器、导弹、生化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迹象,美国将动用包括核保护伞、常规武器和导弹防御能力在内的全方位军事力量向韩国提供“延伸遏制力”。这句话很像是先发制人政策的翻版。
朝美双方之间让人感到扑朔迷离的互动关系,使双方难以找到重新出发的起点。
朝美之间需要克服战略性障碍
事实上,比寻找重新出发的起点更困难的是朝美难以克服摆在他们之间的战略性障碍,因为他们各自追求的战略目标是相互冲突的。
朝鲜需要一种能够使其永存的外在保障。这种保障包括美国承认朝鲜的体制、承诺不侵犯朝鲜、不谋求改变朝鲜的政权,朝美之间签署和平协定,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但是,即便美国愿意对朝鲜作出上述承诺,朝鲜又是否能够相信呢?这些年从东欧国家的颜色革命到西亚北非的茉莉花革命,再到利比亚的武力颠覆,美国在国际社会上的所作所为,清晰地告诉人们它不可能对一个被它指责为专制的国家有太多的包容心。因此,对朝鲜来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可以真实地履行弃核的诺言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有许多人希望朝鲜向中国一样实行改革开放,这可能忽视了两个国家在文化传统和所处国际环境上的差异。对朝鲜来说,是通过自主转型获得安全,还是获得安全后再进行自主转型,可能是一个难以进行自主选择的问题。而从朝鲜方面看,可能谈论转型问题本身就意味着不安全。缅甸去年进行了选举,今年开始实行“民主转型”,但并没有得到美国的及时回报。相反,美国希望继续保持压力,以使缅甸变成一个完全彻底的“民主国家”。而朝鲜与其他国家不一样之处在于,韩国正随时准备着以“自由”、“民主”对朝鲜实行吸收式统一。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在经历了冷战时期的防止共产主义势力扩张到冷战后的主导地区发展后,目前正转向确保美国对地区控制的战略。这一战略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强化军事同盟体系,确保美国对地区安全局面的控制。这一政策在朝鲜半岛的体现就是,强化美韩军事同盟,增加韩国自身的军事遏制和反击能力,构建美日韩三国的军事合作机制。在这种控制战略下,美国表现得似乎无需与朝鲜进行谈判,因为如果朝鲜敢于“挑衅”,美国反而可以用武力彻底解决问题。而目前美国之所以与朝鲜会谈,一是为了达到不使朝鲜继续发展核武器的目的,二是为了赢得外交上的主动权。未来考验美国战略意图的要点要看美国对建立朝鲜半岛全面和平机制的态度。
总体而言,朝美会谈是在相互猜疑的情况下,摸索着打破僵局的路径。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