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璇:发展中日关系有四点经验教训值得牢记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际- 环球观察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唐家璇:发展中日关系有四点经验教训值得牢记
• 2011-10-24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第五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第三次会议23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幕。中方首席委员、前国务委员唐家璇和日方首席委员、东京证券交易所会长西室泰三分别率团与会并作主旨发言。唐家璇发言全文如下:

 

尊敬的西室泰三首席委员、中日双方委员、各位朋友:

今天,中日双方委员再次会聚一堂,在北京举行第五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方委员会,对西室首席委员为首的日方委员来华与会表示热烈欢迎,对日方委员会、外务省、日本驻华使馆为本次会议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欢迎新闻界的朋友们来采访本次会议。我们愿意为你们提供各种方便。

本届委员会是在新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刻改变世界和地区格局,中日两国都在加快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成立的,至今已有两年。两年来,本届委员会既展开动人心弦的各项交流,又进行深入务实的探讨。我们对中日关系进行前瞻性设计,努力维护两国关系大局稳定,推动两国务实交流与合作,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回顾这两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本届委员会的工作充满活力,可谓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同事们,朋友们:

明年,中日将迎来邦交正常化40周年,这是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虽然经历冷暖起伏,但总体上在不断发展前行,取得了巨大成就。邦交正常化之初,中日间贸易额仅为10亿美元,人员往来只有1万人。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已经近3000亿美元,人员往来达到570万人次。双方还缔结了245对友好城市。两国利益深度融合,联系空前紧密。中日关系的长足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重要利益,为两国各自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有利条件,也为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的亲历者,抚今追昔,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深刻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牢牢记取。

第一,只有高瞻远瞩,中日关系才能保持正确发展方向。中日关系有其特殊性,改善和发展往往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牵制甚至阻挠。在恢复邦交正常化、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以及打破政治僵局等重大历史关头,都需要登高望远。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大局,顺应时代潮流,做出正确的战略决断,确保两国关系不偏离正确航向。

第二,只有合作共赢,中日关系才能获得不竭动力。两国关系40年来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利益纽带不断紧密的过程。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日本在资金、技术等诸多领域提供的宝贵支持,支持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国人民对此不会忘记。同时,中国的发展也为日本提供了重要机遇,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复苏与增长。今天,中日互为最主要经贸伙伴,经济上相互依存,为两国构筑战略互惠关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只有传承友好,中日关系才能历久弥新。中日友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这在国际关系史上十分罕见,也是中日关系的独特优势。战后,两国各界有识之士秉持中日友好的坚定信念,在十分困难的环境中推动民间先行,以民促官,为最终实现战后两国关系的重建作出了历史性卓越贡献。邦交正常化以来,数十年如一日在中国荒漠治沙的远山正瑛先生、将毕生精力投入日中文化交流事业的清水正夫和平山郁夫先生等众多友好人士,不断续写了中日友好的新篇章。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传统,推动两国更多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投身到中日友好事业中来,开创中日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四,只有妥善处理重大敏感问题,中日关系才能保持大局稳定。中日两国既有历史感情纠葛,也有现实利益摩擦。在战后中日关系重建、改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双方也曾遇到严重困难和障碍,两国老一辈政治家在处理过程中所显示的高度政治智慧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所达成的重要共识和谅解,需要我们继续珍视和坚持。随着交往日益密切,中日间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分歧还会不断出现,有些问题还非常敏感。40年来的中日关系实践留下了深刻教训。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重大敏感问题上,要始终以两国关系大局为重,根据双方有关共识和谅解,特别是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坚持通过谈判对话和协商冷静妥善处理。

40年在中日两国漫长交往史上不过是弹指一挥间。我们审视中日关系,还要把眼光投向过去两千年的历史。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中日两千年友好,五十年不幸。历史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损;两国必须坚持和平、友好、合作的大方向,走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之路。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报告提出中国须尽快将核安全法纳入立法程序
前两月全国财政收入超2万亿同比增13.1%
国内首艘校船将起航定点摆渡36名学生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给微博提供持续发展渠道
央行负责人回应货币政策金融改革诸热点
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
“新普京时代”拉开帷幕 稳定是“主旋律”
欧元区财长会议正式批准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
儿童急性白血病等将可获地方专项救助
蛟龙号拟五六月挑战7千米深海冲纪录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2011年第8期
专题导航更多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转移至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九十岁的华诞。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龙年属龙
中国入世10周年回顾与展望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