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欧债危机开始向南欧大国扩散,进而危及欧元区核心国家的财政稳固,并通过金融一体化造成的联系渠道对欧洲银行业构成冲击,欧债危机正在进入新的、更加危急的发展阶段。欧元区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主权债务违约乃至欧元解体的可能性都在上升。欧洲一体化面临着过去50年来最严峻的挑战,成员国之间的团结经受着考验。
债务风险向主要经济体扩散
七月中下旬以来,尽管欧盟通过了对希腊的第二轮救助方案,决定提供1090亿欧元的援助,但欧元区债务形势不仅没有稳定,反而趋于恶化。具体表现在:
意大利、西班牙国债收益率升高,逼近7%的债务不可持续警戒线,引发人们对债务危机蔓延的担忧。意大利和西班牙分别为欧元区第三和第四大经济体。意大利的公共债务是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合计债务规模的三倍;西班牙的债务规模也达到6500亿欧元。两国在未来18个月内需要在金融市场融资8400亿欧元。远远超出了欧洲金融稳定机制的救援能力。
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已开始向银行业扩散,欧元区金融体系面临系统性风险。据欧洲银行压力测试的结果,截至2010年底,法国四家最大银行在“欧猪国家”的债务累计达到近3000亿欧元。希腊第二轮救援方案包含了私人机构自愿分担救助成本的规定,直接导致相关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资产损失。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银行股大幅下挫。国际评级机构穆迪14日正式下调法国兴业银行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的评级。
希腊与国际机构之间围绕救援与财政紧缩措施的讨价还价加剧了债券市场的动荡,引发希腊将退出欧元区的猜测。希腊财长韦尼泽洛斯9月21日表示:由于经济陷入衰退以及中央政府的弱点,希腊先前提出的紧缩政策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可能无法获得第6笔80亿欧元的救援贷款,以此敦促希腊议会同意必须采取额外紧缩措施,以达到国际债权人所要求的预算目标。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勒斯勒尔宣称在危急情况下不排除希腊“有序破产”,加剧了市场的焦虑。
欧盟加大反危机措施力度
主权债务风险向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国蔓延增加了欧盟应对危机的紧迫感。为遏制危机继续蔓延,欧盟机构、成员国、欧央行等相继采取各项预防性措施,提早下手,力求主动,争取恢复市场信心,稳定局面。
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国政府相继出台新的财政紧缩计划,提振市场信心,防止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在7月21日通过的希腊第二次救助方案中,欧盟赋予欧洲金融稳定机制更大权限,包括在二级市场购买问题国家政府债券,对遭遇流动性困难国家提前发放贷款,向银行提供资金等,提高其灵活应对危机的能力。各成员国还承诺严格遵守财务达标时间表、提高竞争力并纠正宏观经济不平衡;进一步加强经济治理,尽快完成旨在增强《稳定与增长公约》和最新宏观经济监督机制的立法提案。
欧央行重启证券市场计划。购入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国债,欧央行持有的成员国国债总计达到960亿欧元。为制止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防止银行业受到进一步冲击,欧洲证券与市场管理局宣布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和法国实施新的卖空禁令,以限制通过散布市场谣言获利的行为。欧洲央行9月15日宣布,将在未来三个月内联合美国、英国、日本和瑞士央行分三次向欧洲银行业注入美元流动性,以帮助欧洲银行业渡过难关。
上述措施暂时稳住了局势。在欧央行入市购买西班牙和意大利政府债券后,两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应声下跌,回落到5%左右,对于稳定市场情绪发挥了关键作用。欧洲股市也启稳回升。
中长期前景依然具有不确定性
欧盟现有反危机措施沿袭了其一贯的救助思路,即提供流动性,严格财政纪律,以及欧央行的介入。这些救助措施在一定时期内可以防止危机的恶化,但因忽视危机发生的制度性原因而存在很大局限性。从中长期来看,债务危机很有可能出现反复。
首先,通过制定紧缩计划以恢复市场信心、避免债券市场波动的努力对阻止融资成本上升效力不大。因为采取紧缩时间太晚、债务规模已经累计到相当程度、市场信心已经丧失的情况下,紧缩措施效果有限。
其次,扩大欧洲金融稳定机制资金规模在欧盟内部面临德国等国的巨大政治阻力。德国民众对于向南欧债务国家持续大量提供财政支持表示强烈不满,迫使默克尔政府在相关问题上采取谨慎立场。
第三,欧央行重启证券市场计划对稳定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债券收购规模巨大,阻力也大。有分析认为欧央行至少需购入1000亿欧元的意、西债券才能较长时间稳定两国债券收益率。其规模之大将会对其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和资产负债表产生巨大影响。向市场投入过多流动性,引发通胀压力。目前欧央行内部对于入市干预存在分歧,其理事会大多数成员希望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尽快完成相关批准程序,投入运作,以便欧央行能够顺利退出。
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9月19日将意大利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一档,理由是该国经济增长疲软以及政局不稳的情况将增大其应对欧元区危机的难度。这是今年以来,继西班牙、爱尔兰、希腊、葡萄牙和塞浦路斯等国之后第六个被下调评级的欧元区国家。欧债恶化前景令人担忧。
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
欧债失控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国际金融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欧盟委员会9月15日发布的2011年中期经济预测报告显示,受债务危机及金融市场动荡影响,2011年欧洲经济增长出现回落迹象。下半年欧盟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速预期均下调0.5个百分点。欧盟经济增速回落拖累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发布报告,认为受到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国际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显著上升。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债危机不仅通过贸易等渠道影响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而且欧元资产的贬值也将对中国的投资安全构成威胁。
目前,欧洲国家对中国寄予厚望,期望中国更多购买欧元债券,帮助南欧国家脱困。但是,由于欧元区经济治理结构改革的滞后,中国的投资安全很难得到保障。在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中国可以更多购买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发行的、由欧盟各国政府集体信用担保的债券,以这些资金帮助边缘国家。换句话说,如果欧盟成员国之间表现出起码的团结精神,中国可以加大援助力度。但是,对中国影响欧洲债务危机走向的能力不可估计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