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在缅甸首都内比都,缅甸当选总统吴登盛、当选副总统吴丁昂敏乌和赛茂康博士宣誓就职。
去年11月7日,缅甸举行20年来的首次大选。缅甸政府支持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赢得压倒性胜利,在联邦以及地方议会中均占据多数议席。今年3月30日,缅甸当选总统吴登盛、副总统吴丁昂敏乌和赛貌康、各部部长等政府高官在联邦议会全体会议上宣誓就职,军政府正式解散。至此,缅甸20年来的首次大选尘埃落定,2003年推出的“七步民主路线图”也正式完成,国家将迎来新的变革。
缅甸曾经历近半世纪的军人统治
缅甸军人在争取独立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国家1948年独立后却难以稳定,从不缺乏各种反叛力量,或是少数民族武装叛乱,或是反对派势力伺机夺权。缅甸独立后的局势从未真正稳定过,国家统一也时刻受到威胁。缅甸独立后,吴努总理曾经建立过议会民主制,但软弱的中央政府无法控制乱局:执政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内部争权夺利,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突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群雄并起,一度兵临仰光城下。无奈之下,1958年至1960年,奈温将军组成看守政府,稳定局势。1960年大选,吴努再次执政,仍然无法控制乱局。奈温将军 1962年发动政变,建立军人统治。但他执政后期,体制僵化,内战不断,国家孤立于国际社会。缅甸1987 年沦为世界最贫穷国家之一,民怨累积,1988年全国动荡,政府镇压民众集会失败,奈温下台。同年9月,苏貌将军再度发动政变。昂山素季等领导成立全国民主联盟,反对军人政府。政府为安抚民心,1990年举行大选。全国民主联盟赢得485 个议席中的 396个,而亲政府的民族团结党仅获得10个议席。军政府提出“先制宪,后交权”,执政至2011年3月,其与昂山素季和全国民主联盟的矛盾激化。
缅甸独立后的混乱局势需要军人稳定局面,这是缅甸的特殊国情。军人政府的长期存在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军人治国也日益受到各种压力:国内外各种反对势力蠢蠢欲动,美欧等西方国家和组织对缅甸实施20多年的强力制裁,企图压军人交权。缅甸政治发展历程坎坷,体制僵化,国家落后,社会矛盾累积,民生艰难。整个国家迫切需要转型与发展,可谓“五十年等得太久,要只争朝夕”。因此,军政府越早举行多党制大选,就意味着更早地缓解内外高压,使缅甸走向更快的转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