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推动核裁军新条约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际- 环球观察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美国为什么推动核裁军新条约
罗辉 王峰 • 2011-03-04 • 来源:北京周报 2011年第9期 3月3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点击阅读英文版>>

当地时间2011年2月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德国慕尼黑交换了核裁军新条约的签署文本,标志着条约正式生效。

2010年4月8日,美俄签署新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New START),以替代已经于2009年12月5日到期的第一阶段《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START I)。根据新条约,美俄两国应在7年内将各自部署的核弹头数量上限降至1550枚,削减幅度近三分之一。核裁军新条约签署后,需经过美国国会批准、总统签署批文以及美俄双方交换批准文件方能生效。

核裁军新条约可谓姗姗来迟,这其中饱含着美俄之间基于各自利益展开的艰难谈判和力量角逐。其实,从2005年开始,俄罗斯就曾主动建议START I到期后签署一个核裁军的替代条约,但当时美国对此不感兴趣,只建议保留START I的附件——关于核查问题的议定书,以此来核查2002年签订的《莫斯科条约》(SORT)的实施。俄罗斯却坚持应该对战略导弹的数量上限和计算规则进行确定,否则核查措施就没有意义。之后,美俄双方虽就核裁军新条约进行过磋商,但是最终都无果而终,更因为小布什政府时期执意要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等原因,美俄关系一度陷入僵持阶段。

奥巴马上台以后,在布拉格发表了无核世界的演讲,并立即着手同俄就核裁军新条约展开谈判,意图重启两国已陷入低谷的关系。同时奥巴马还调整了小布什政府时期的欧洲导弹防御部署计划,宣布了一个分四个阶段实现的欧洲导弹防御部署计划,这一计划缓解了俄罗斯的对抗情绪。

奥巴马为何一改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在军控和裁军领域的单边主义态度,积极推动达成美俄间的核裁军新条约,必然有其战略考量和利益诉求。

美国的战略意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适应国际环境是其战略选择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的经济造成了重创,小布什政府时期的单边主义政策使得美国的国家形象受到损害,美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影响力不断下降。另外,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已经不复存在,新兴经济体实力不断增强,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为了恢复美国在军控和裁军领域的领导力,美国需要做出一定姿态,释放出一些所谓积极的信号,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核裁军新条约是形象工程。

(2) 削减数量是数字游戏

从数字上看,核裁军新条约规定的弹头数量比《莫斯科条约》规定的上限削减了近三分之一,而实际上数量的削减应归因于计算规则的改变。比如,一架战略轰炸机只按一枚弹头计算,实际上却可以携带20枚的弹头。另外,美国削减下来的弹头不是销毁,而是储存,这就为将来重新恢复成部署状态预留了空间。

(3)推进导弹防御计划是基本出发点

在核裁军新条约中虽然提及导弹防御系统却没有具体对导弹防御系统构成约束的条款,是为了在进攻性战略武器数量上保持与俄罗斯大体均势的同时不断发展战略防御力量,并试图通过导弹防御系统来抵消俄罗斯的核力量,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保持美国的核优势。另外,美国正在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战术,力求达到让俄罗斯接受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意图。未来美国还将一步一步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让俄逐渐忽略导弹防御系统对战略进攻性武器的抵消作用,从而接纳不断升级和改进的反导系统,逐步用导弹防御系统包围俄罗斯的国土。当俄罗斯试图发射战略核导弹时,可能在没有到达美国之前,甚至在俄罗斯境内就会被击落。

(4)核查是最有效的手段

新条约的核查机制虽然不及旧条约复杂,但毕竟是通过条约的形式实现了对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现场监视,否则美国难以掌握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发展和部署情况。如果放弃对俄战略核力量的核查,美国认为要实现的本国的绝对安全将难以保证。在美国国会对核裁军新条约迟迟不予批准的那段时期,美国的多位军控专家都曾撰文指出,由于旧条约的到期,美国正在丧失对俄战略核力量部署情况的掌握,这将给美国的国家安全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同时,新条约的核查机制虽然比旧条约简单,是出于经济性和有效性的考虑,也是因为经过多年的核查,美国已经对俄的战略核力量的能力和部署状况了解的一清二楚,还有美国现在的卫星等侦察技术水平比20年前也有突飞猛进的提升,不需要在进行如此繁琐的核查方式了。另外,由于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都不能与美国抗衡,也更不敢贸然发动核大战。由于美国各方面均处于强势地位,公开和透明就已经能够实现对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掌握,而一旦俄罗斯的战略部署有所变动,美国的战略核力量短时内就可以恢复部署,还可以利用其攻防兼备,核常互补的常规战略力量形成对俄的压倒性优势。

(5)保持战略优势是根本目的

美国在同俄罗斯签署核裁军新条约的同时,除了按部就班推进其导弹防御计划外,还在不断研发常规的远程精确打击力量。比如,2010年首架空间机动飞行器X-37B试飞,美国空军拒绝透露任务的具体细节。但是,很多军事专家都指出其具备的潜在军事用途,认为X-37B实际上是未来太空战机的雏形,它可以在轨执行对卫星的侦查和捕获任务,也可以携带导弹承担对地面的打击任务。另外,美国也正在实施一系列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研制计划,如空军的X-51A计划和海军的弧光计划。通过实施这些计划,可以发展不受核裁军条约限制的战略进攻武器,因为这些武器的飞行轨迹不是裁军条约中规定的弹道式飞行。随着常规武器和导弹防御系统的不断发展壮大,美国的战略优势也将得到不断加强。

美苏冷战初期,苏联由于在战略核力量的数量上不及美国,就是通过常规力量的部署来抵消美国的核优势。依据这样的逻辑判断,俄罗斯对美国的战略意图早已心知肚明,但在国内经济无法提供有效支撑的背景下,为保持在战略核力量上与美国的平衡不得已同美国签署了核裁军新条约。因此,俄罗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只能单方面宣称,如果美方单方面部署反导系统或其他常规武器,威胁俄国家安全和防卫能力,俄将退出新核裁军条约。(罗辉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程师;王峰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国防科技管理调研员)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报告提出中国须尽快将核安全法纳入立法程序
前两月全国财政收入超2万亿同比增13.1%
国内首艘校船将起航定点摆渡36名学生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给微博提供持续发展渠道
央行负责人回应货币政策金融改革诸热点
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
“新普京时代”拉开帷幕 稳定是“主旋律”
欧元区财长会议正式批准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
儿童急性白血病等将可获地方专项救助
蛟龙号拟五六月挑战7千米深海冲纪录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2011年第8期
专题导航更多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转移至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九十岁的华诞。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龙年属龙
中国入世10周年回顾与展望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