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访美:增进相互理解,深化共同利益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际- 环球观察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胡锦涛访美:增进相互理解,深化共同利益
吴莼思 • 2011-02-11 • 来源:北京周报 2011年第5期 2月3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点击阅读英文版>>

胡锦涛主席1月18日-21日对美国的国事访问是在中美关系的关键时刻进行的一次重要访问,意义深刻,影响深远。

所谓关键时刻,至少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从政治上来看,中美两国重新打开交往大门已历40个年头,当今世界已与两国关系正常化时期和冷战后初期大不相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参与国际事务的角色和议程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以权力斗争为主的现实主义政治已经很难解释当前的国际关系和全球事务。因此,中美迫切需要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完全走出冷战阴影,在更加宽阔的全球平台上,以新的思路巩固两国合作愿景,再塑两国合作关系。

其次,从经济层面来看,世界经济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经济发展模式和合作方式上都有许多新的思考。中美之间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在世界经济逐渐复苏,经济转型的压力逐渐增大的背景下,中美之间如何调整它们的合作模式,使彼此交织的经济关系不仅不会割裂或冲撞,而且会更加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迸发出更加强劲的生机和活力,就是中美当前在经济领域急需认真讨论和交换看法的课题。

再次,从安全问题上来看,世界形势虽然总体稳定,但各国受到的威胁来源更加广泛和多元。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新型疾病、乃至自然灾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国家的冲击已经远远超出了过去的想象。在这些挑战面前,中美像许多国家一样,都需要重新考虑它们对威胁来源的评估。中美作为两个具有巨大能量的国家,如果不能减少猜忌、携手合作,那么不仅对其本身而且对国际安全都会带来重大损失。

第四,从社会层面上看,中美虽然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保持着广泛和密切的交往,但两个社会之间的了解仍然比较有限。从去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游客踊跃参观美国馆以及中国各种文化节在美国颇受欢迎的情况来看,两国民众都有进一步了解对方的需求。中美不能让缺乏了解成为阻碍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短板。

最后,从去年的实践来看,中美关系也有拨开迷雾,重回良性互动轨道的需要。因此,在2011年新年伊始,中国国家主席就踏上了访问美国的旅途。中国希望,通过此次访问,中美能在一些问题上消除疑虑,确认共识,保障两国关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走得更加平稳与健康。

胡主席的访问在美国受到高度重视,这不仅表现为最高规格的礼遇,更重要的是,他与美国政界、商业界、知识界、文化界、媒体以及普通民众进行了广泛接触、坦诚交流。通过这些交流,中国领导人向更广大的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介绍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显示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中美合作的坚定决心,表达了中国希望进一步了解美国,也希望美国能够更加了解中国的真诚愿望。

中国在此次访问中将增进了解置于很高的位置,不是偶然之举。它表明,中国已经意识到,中美关系仅有物质层面的合作远远不够。中美关系需要超越单纯的物质利益,向分享发展经验、寻求更高共识的方向发展。

回顾中美在冷战结束以来20多年中的交往,应该看到,中美之间确实形成了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共识。美国在很多场合,包括在此次访问中,也都重申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这些无疑都是非常重要和积极的进展。但是在另一方面,中美之间也确实存在一些所谓的结构性矛盾,这是作为国际体系中的两个大国几乎难以避免的现象。因此,中美关系正如此次《联合声明》中所说的,具有复杂的一面。中美如果不能在维护和平和共同发展等更高层面形成更加深刻的共识,其在物质层面和具体领域的合作在有些时候就可能出现停滞不前甚至被打断的风险。

中美关系在去年遇到的一些困难,就与彼此之间的误解或误判不无关系。中美由于在历史经验、经济水平、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多不同,他们往往很难身临其境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意图。这样,一旦有事发生,中美就有可能以最坏的打算来揣测对方做出反应,其结果就是两国关系螺旋下降,相关局势愈发紧张。因此,对于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而言,增进对于彼此的了解至关重要。只有真正理解了对方社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逻辑,双方才能在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更加稳定和持久的合作关系。

中国相信,中美之间在非物质层面也有很多可以彼此分享相互借鉴的东西。比如说,中美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它们的发展模式并不相同。中美完全可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更多的脑力激荡。中美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如果它们能够积极看待、甚至消化吸收对方的长处,取长补短,那么它们所集合起来的能量不仅对于中美两国,甚至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更有智慧的发展都有可能产生积极效益。

当然,所谓的增进理解也并非都是抽象的观念交流。理解在很多时候需要在实践中完成,共识在很多时候就是在合作中构建的。进一步深化中美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互利合作是增进相互理解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此次访问中,双方下了很大的力气去探寻和深化两国在全球、地区和双边各领域里的共同利益。新发布的中美联合声明从双边关系、高层交往、地区和全球挑战、经济合作、气候能源环境问题以及人文交流等几个方面为中美列出了未来合作的方向。可以想见,中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的交流和沟通将更加频繁。通过强化其在共同利益上的合作,中美希望能够逐步加深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从而将仍有可能出现的分歧和摩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不对中美总体关系造成冲击。

所以,总的来说,中美关系的基础虽然是非常具体的利益合作,但是其指向却是超越物质层面的相互理解与彼此认同。中国认为,作为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两个重要国家,中美只有将其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使两国关系保持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建立“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是胡锦涛主席在此次美国之行中反复强调的主题,也写进了联合声明。而要实现相互尊重,增进了解、在互利共赢中推进合作就成了不可缺少的环节。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将胡锦涛主席的此次美国之行视为将中美关系提升到新层次的重大努力。中美需要以更宏大的眼光来看待中美关系中正在出现的新动向。(作者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美洲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报告提出中国须尽快将核安全法纳入立法程序
前两月全国财政收入超2万亿同比增13.1%
国内首艘校船将起航定点摆渡36名学生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给微博提供持续发展渠道
央行负责人回应货币政策金融改革诸热点
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
“新普京时代”拉开帷幕 稳定是“主旋律”
欧元区财长会议正式批准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
儿童急性白血病等将可获地方专项救助
蛟龙号拟五六月挑战7千米深海冲纪录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2011年第8期
专题导航更多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转移至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九十岁的华诞。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龙年属龙
中国入世10周年回顾与展望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