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王希 林晖 刘劼)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3日发表题为《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的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与非洲不断加强经贸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的情况,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非经贸合作的了解。
白皮书全文约1万字,是国务院新闻办首次就中非经贸合作发表白皮书。
白皮书列举了大量数据和事实,从7个方面阐明中非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促进了中非共同繁荣和进步:
━━贸易是中非经贸合作最初的形式。伴随着中非关系的发展和交往的增多,中非贸易规模日益扩大,结构逐步优化。
1950年中非双边贸易额仅为1214万美元,2008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今年前11个月,中非贸易额达1148.1亿美元,同比增长43.5%。
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中非贸易结构逐步优化,双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相继进入对方市场。中国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推进贸易便利化,推动中非贸易全面综合平衡发展。从2005年起,中国给予与中国建交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对华出口商品零关税待遇。
━━拓展相互投资领域。2000年以来,在中非合作论坛带动下,中国对非投资快速增长,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截至2009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已大幅增长到93.3亿美元,分布在49个非洲国家。
与此同时,非洲对中国的投资也日渐活跃,一批非洲企业在中国市场中发展壮大。截至2009年底,非洲国家累计对华直接投资99.3亿美元。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很多非洲国家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建设是中非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
截至2009年底,中国在非洲援建了50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中国工程企业通过竞标在非洲承建工程项目,建设了大批质量好、造价低、非洲急需的基础设施;中国政府提供了大量优惠性质贷款,并支持中国金融机构扩大对非洲商业贷款规模。
━━发展是非洲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技术和人才的匮乏是制约非洲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洲发展能力建设,加强与非洲教育交流与合作,开展管理和技术培训,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派遣援外专家和青年志愿者。
截至2009年底,中国提供援助在非洲建成107所学校,向29465人次非洲留学生提供了政府奖学金,向33个非洲国家派遣了104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
━━完善公共设施、解决粮食问题、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外债负担等,是关系到非洲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民生问题。中国十分关注非洲的民生发展,帮助非洲国家建设公共福利设施,提高农业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并积极开展对非减债、救灾和人道主义援助。
━━近年来中非合作领域日益拓展,金融、旅游、航空、环境保护等逐渐成为中非合作的新领域、新亮点。中非还在多边框架中就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相互支持、加强合作。
━━2000年,中国与非洲国家共同创建了中非合作论坛。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合作论坛成为中非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增强了中非政治互信,引领、带动了包括经贸合作在内的中非合作,不断丰富中非关系内涵,提升中非关系水平。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白皮书中文版单行本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