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应尊重中美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等客观现实。不应去谋求改变对方,更不应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对方,而应通过平等对话,妥善处理摩擦和分歧。
三是要扩大合作,互利共赢。通过把双方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使两国人民在扩大交往中获得更多实惠,使两国经济通过彼此合作得到更好的发展。采取保护主义,打贸易战、“货币战”等只能使双方利益受损,给双边关系带来更多麻烦。
问: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全局中占据重要位置,您如何评价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答:我认为,亚洲正处于一个历史性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亚洲国家成功抵御金融危机,实现经济较快增长,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人文交流持续扩大,国际地位明显提升,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亚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不时影响地区稳定,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仍然任重而道远。
中国始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与周边各国友好合作全面发展。政治上,我们同亚洲各国高层交往密切,互信不断增强。今年,我国同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实现了高层互访。经济上,我们致力于促进互利共赢,利益融合加深。我国与亚洲国家贸易总额年均增长超过20%,连续多年成为亚洲最大进口市场和日、韩、印等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亚洲已成为我国设立境外企业最集中的地区。安全上,我们主张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推动谈判解决朝核等地区热点问题,反恐、防扩散等合作也不断加强。人文交流上,我们大力推动教育、文化等合作,亚洲国家来华留学人数一直保持在10万人以上,我们在亚洲地区建立了1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学堂。区域合作上,我们积极参加10+1、10+3、中日韩、东亚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合作,并为这些机制的发展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也欢迎有关国家在区域合作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形成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地区合作格局。
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同各国一道,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亚洲。
问:您担任外长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公共外交工作,请问您怎样看待公共外交的作用,做了哪些工作?
答:公共外交不同于传统外交,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普遍参与,借助传播和交流等手段,向国外公众介绍本国国情和政策理念,向国内公众介绍本国外交方针政策和相关举措,以获取国内外公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的一种特殊外交形式。我们加强公共外交,引导国际社会形成正确的“中国观”,促进国内民众更好地了解和支持外交工作,这十分重要。
这些年,我们不断加大对公共外交的投入。建立和完善了公共外交体制机制,如设置“外交部公众开放日”,在外交部新闻发布厅举办“蓝厅论坛”等。围绕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在全球掀起“中国热”。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公共外交工作将会取得更大成果。
问:请问“十二五”期间我国外交工作有哪些重要部署,重点在哪些方向和领域?
答:“十二五”时期,国际形势有望保持总体和平稳定,我国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不会改变,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外交工作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外交为国家发展服务的主线,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继续推进大国关系,构筑总体稳定、相对均衡、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框架。不断深化周边睦邻友好,巩固和平稳定、共同发展的有利周边环境。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夯实其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基础地位。积极参与多边合作,在国际体系改革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扎实推进经济外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大力开展安全外交,维护好我主权安全利益。积极开展公共、人文外交,大力推动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建设。我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外交工作一定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