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参观中信建设公司在安哥拉承建的罗安达省基兰巴基阿希市安居住宅项目。这是习近平慰问工程建设者。
最近,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访非期间对在非中资企业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在同驻安哥拉中资企业代表座谈时,习近平表示,希望企业始终致力于树立良好形象,坚持诚信守法,规范经营,要融入当地社会,在同当地民众的利益融合和文化融合上多下功夫。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今天非洲已经成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舞台。 2009年中非贸易额912亿美元,中国超过美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在非洲的企业超过 2000家,累计对非投资300多亿美元,非洲已成为中国海外第四大投资目的地。
在中非经贸合作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议论较多的是企业责任问题,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但是应该全面和公正地看待,并积极寻求改正的办法,以夯实中非关系的基础。
中资企业的巨大贡献
中非经贸合作是中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坚持互利双赢、不附加政治条件等原则。中国在与非洲的合作中实现了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同时我们也关心非洲国家的利益,非洲国家在与中国的合作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的加入增加了非洲国家选择合作伙伴的机会,同时,中国企业在与非洲国家合作时往往具有报价低、效率高、守信用的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在非洲援建和承建了大量的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包括建成 2000多公里铁路、3000多公里公路,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还在赞比亚、埃及、毛里求斯、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 5国开建6个经贸合作园区,为非洲的工业化和经济起飞注入了新的活力。中非经贸合作不仅得到非洲国家的普遍赞同,而且越来越多的西方政治家开始肯定中非经贸合作的成功。今年,法国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党团主席让—弗朗索瓦·科佩公开指出,中国在非洲的成功经验应当引起法国人乃至西方世界的思考而不是道德批评。非洲在 2002至2008年以6%的增长速度,开始逐步进入世界舞台并开始产生影响。在非洲平均 6%的增长中,中国因素就贡献了2%。
以苏丹为例,这个石油资源富给国长期处于贫困的境地,电力不足、成品油需要进口。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自 20世纪90年代中叶进入苏丹后从零起步,帮助苏丹从勘探开发到炼油化工,建立了完整的上下游一体化的现代石油工业体系。苏丹从成品油进口国一跃成为成品油出口国,财政收入由赤字变为盈余。目前,苏丹每年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投资的石油项目中获得的各类收入超过 45亿美元,极大地促进了苏丹经济的发展。中国石油在苏丹的石油投资项目已累计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大大增加了当地人的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中资企业为非洲电信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以中兴、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已覆盖非洲 50个国家,为超过3亿的非洲用户提供了通信服务;在30多个非洲国家建设了超过 40个3G网络;为20多个非洲国家建设了国家骨干光纤通信网络和电子政务网。中国企业的加盟打破了西方通讯业巨头的垄断,使得电信资费大幅度下降,非洲普通人民得到实惠,手机在非洲国家得到迅速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