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关系,前进是大势所趋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际- 环球观察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拉关系,前进是大势所趋
孙岩峰 • 2010-11-03 • 来源:北京周报 2010年第44期 11月4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2009年9月25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国际制冷展上,参观者经过中国制冷企业的展台。本月22日至25日,第16届国际制冷展在巴西圣保罗举行。作为拉美地区最大的制冷行业展,本届展览共吸引了来自25个国家的550个参展商,其中包括近50家中国制冷企业参展。

19609月,中国与古巴正式建交,这是与新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第一个拉丁美洲加勒比国家,从此掀开了中国与拉美关系的新篇章。至此50年之际,有必要回顾和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站在战略高度仔细思考,为未来中拉战略关系的发展和前进提供新的谋划。 

 

中拉关系50年来的发展特点 

总结过去50年的历史和目前的现状,我们明显可以看出中拉关系的几个主要特点:

其一是利益趋同性。中拉关系与中美、中俄、中日、中欧,乃至与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不同,不仅是两个发展中板块之间的互动,而且彼此没有领土纠纷、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天生具有战略合作的基础。中国与拉美国家,都曾是西方国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即使是在争取独立后也都经历过、而且也正在经历着与西方国家的控制与反控制,因此有共同的历史经历和心理。更重要的是,中国与拉美目前都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道路上,在治国理念、发展模式等方面都面临共同的问题。此外,在外部世界环境,中国和拉美作为发展中国家,也都遭遇着发达国家在政治、经贸、技术等方面的压力或壁垒,部分拉美新兴大国如巴西,与中国一样,也正面临着如何在承受西方国家压力的环境下和平崛起的重大课题。

其二是全面性。上个世纪60-70年代,中拉关系主要体现在争取民族权益、反对世界霸权上,比如与拉美国家在捍卫200海里领海权合作、与部分社会主义或左派国家的共同反美反霸等,古巴是这个时期中拉关系典型样本。 70年代,中拉关系开始被赋予了打破美苏外交包围圈的历史重任,这期间,与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主要拉美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80-90年代以来,中拉关系开始出现“全面开花”阶段,高层政治互动增加、文化科技合作开始,民间沟通日益畅通。进入 21世纪,随着中拉同时进入经济高速发展周期,双边的经贸合作开始成为主角,双边贸易额从中拉建交之初的几千万美元一举增长到 2009年的1000多亿美元。而且中国与巴西在气象卫星、与多个国家的孔子学院建设等科技文化合作也大放异彩。中拉关系正从传统的政治和经贸关系向全面的合作伙伴迈进。

其三是互补性。这是中拉之间最根本和最朴素的合作基础。拉美国家资源丰富,有丰富的储量和开采经验和能力,如委内瑞拉的石油、巴西的铁矿和大豆、智利的铜矿。这些资源不仅是这些国家主要的出口产品,而且也是带动这些国家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主要动力( 2002-2008年,拉美国家平均增长率为5%,构成了90年代以来又一轮高增长周期)。与此同时,中国一大批机电产品、轻工产品也正是拉美市场所需要的。这种基于各自比较优势所形成的互补性,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国家所无法比拟的。过去50年,尤其最近10年的经贸合作发展充分证明了中拉关系可以实现相互补充和共同发展。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报告提出中国须尽快将核安全法纳入立法程序
前两月全国财政收入超2万亿同比增13.1%
国内首艘校船将起航定点摆渡36名学生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给微博提供持续发展渠道
央行负责人回应货币政策金融改革诸热点
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
“新普京时代”拉开帷幕 稳定是“主旋律”
欧元区财长会议正式批准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
儿童急性白血病等将可获地方专项救助
蛟龙号拟五六月挑战7千米深海冲纪录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2011年第8期
专题导航更多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转移至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九十岁的华诞。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龙年属龙
中国入世10周年回顾与展望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