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1日,设在维也纳的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事处发表报告指出,阿富汗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鸦片生产国。那里的鸦片年产量高达1.2万吨,占世界鸦片总产量的92%。而阿富汗塔利班是毒品交易的最大获利者。这张拍摄于2005年4月29日的资料照片显示,阿富汗坎大哈的农民在罂粟地里劳动。
推动阿富汗实现民族和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阿富汗为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间恩怨颇多,特别是北方各民族与南方的普什图族之间成见甚深。阿富汗塔利班就是打着要为普族人争取平等权利的口号,在阿富汗南部普族聚居区盘踞和发展。因此,阿富汗的稳定必须建立在阿富汗各民族和睦相处,实现民族和解的基础之上。
卡尔扎伊再次当选总统后不久,便推出“和解与再融合”计划,向阿富汗塔利班伸出橄榄枝,希望能促成与阿富汗塔利班高层直接对话与和解,为阿富汗塔利班中下层官兵提供就业机会、各种便利等,使他们放下武器,重新融入阿富汗社会。 2010年6月,阿富汗政府召开旨在实现国家和解的和平支尔格会议,共约1600人与会(其中阿各界代表 1400人,外国驻阿使节等代表200人)。卡尔扎伊总统做了演讲,呼吁阿富汗塔利班放弃暴力行动,切断与外国恐怖网络组织的联系,尽快融入阿主流社会,阿各界应为国家尽早实现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作为后续行动,9月,卡尔扎伊总统成立了“高级和平委员会”,并公布成员名单,包括阿富汗抗苏的圣战者、有影响力的人物及女性,专门从事与阿富汗塔利班和谈事宜。
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该计划面临着种种困难。首先,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承诺为该计划提供资金支持,但大多口惠而实不至。如美国国会批准向阿提供1亿美元支持,截至今年8月,实际到位仅有20万美元。这就造成该计划难以贯彻和实施,阿富汗官员表示,相关的工作人员已经三个月没有拿到工资了。其次,在阿富汗国内,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招安阿富汗塔利班。阿富汗国会塔吉克族成员穆罕默德•达乌德•卡拉卡尼阐述了阿国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观点:“我们不希望以牺牲过去九年来人权与妇女权益、社会、媒体和政府的进步为代价,换取和平。”
最后,美国和阿富汗政府在对待塔利班的态度上存在较大分歧。卡尔扎伊总统反对一味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塔利班问题,但美方显然对此并不认同。美国和阿富汗政府在对待塔利班的态度上存在较大分歧。
国际社会应该积极支持阿富汗实施“和解与再融合”计划,并尊重阿富汗政府和人民在该进程中的主导权。历史证明,只有有关各方通过对话与协商,达成相互谅解,才能真正在阿实现和解与稳定。国际社会应支持阿富汗政府继续打击腐败,提高治理水平,向阿富汗能力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