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在京举行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际- 环球观察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在京举行
• 2010-08-31 • 来源: 新华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新华网北京8月28日电(记者廖雷、王希)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同日本外务大臣冈田克也共同主持对话。双方围绕经济复苏对策、双边互惠双赢合作、全球及区域合作等三个专题深入交换意见,重点讨论了涉及两国经济合作的宏观性、战略性、长期性议题,达成重要共识。

王岐山在会上发表主旨讲话。他说,去年举行第二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之际,两国经济正处于应对危机、恢复增长的关键时期。时隔一年多,中国经济率先回升,日本经济回暖向好,但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前不久召开的二十国集团多伦多峰会,就推动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达成共识。夯实经济增长基础,巩固经济复苏势头仍然是目前各国的首要任务。

王岐山表示,当前中日关系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两国高层交往频繁,经济高度依存,经贸合作扎实推进,双边贸易快速恢复并已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这说明,中日经济合作的内生动力十分强劲。

王岐山指出,互利共赢是中日经济关系的核心所在。中国从日本借鉴发展经验,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理念。日本也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潜力巨大。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为外资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王岐山指出,中日在产业、技术、市场等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国合作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双方应当消除各种障碍,在高端制造、节能环保、信息通信、质量管理等方面加强合作。两国应进一步加强东亚财金合作,如期实现2012年完成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目标,共同推进东亚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继续就国际金融体系改革、WTO多哈回合谈判、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加强沟通、协调立场。

王岐山强调,相互了解、增进信任是合作的前提。中日双方就彼此关切的问题深入沟通、坦诚交流,这本身就是两国经济关系日益成熟的体现,相信此次对话将进一步展示中日合作应对挑战、共同促进两国乃至亚洲和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坚定意愿和信心,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冈田克也高度评价日中经济高层对话在深化两国务实合作、推进日中战略互惠关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举措及其对世界经济复苏的贡献。他说,当前日中关系发展良好,相互合作与依存日益密切,两国经济在全球及亚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双方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携手应对挑战,对两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对深化日中战略互惠关系,推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对话结束后,王岐山和冈田克也共同会见了记者。对话会期间,两国相关部门签署了有关领域的合作文件。

中方主要出席人员有:外交部长杨洁篪、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财政部长谢旭人、商务部长陈德铭、工业和信息化部长李毅中、环境保护部长周生贤、农业部长韩长赋、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国务院副秘书长毕井泉、商务部副部长陈健、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等。日方主要出席人员有:财务大臣野田佳彦、农林水产大臣山田正彦、经济产业大臣直岛正行、环境大臣小泽锐仁、内阁府邮政和金融担当大臣自见庄三郎、内阁府副大臣平冈秀夫、总务副大臣内藤正光、国土交通副大臣三日月大造、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等。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报告提出中国须尽快将核安全法纳入立法程序
前两月全国财政收入超2万亿同比增13.1%
国内首艘校船将起航定点摆渡36名学生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给微博提供持续发展渠道
央行负责人回应货币政策金融改革诸热点
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
“新普京时代”拉开帷幕 稳定是“主旋律”
欧元区财长会议正式批准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
儿童急性白血病等将可获地方专项救助
蛟龙号拟五六月挑战7千米深海冲纪录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2011年第8期
专题导航更多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转移至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九十岁的华诞。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龙年属龙
中国入世10周年回顾与展望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