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6日,一艘美国潜水艇参加在韩国东部海域(日本海)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新华社/法新
美国国内两派之间的不断讨论和争议成为美国决策者一再推迟演习的主要因素。美国军方和政治领导者在是否派遣航母参加黄海军演的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从本质上来说,中方并非一味地反对美韩军演,而本质上是反对美韩进行有航母参加、在关系到中国安全利益的黄海地区进行大规模军演。美国深知中国的用意,派航母参加黄海的军演必将得罪中国,走向中国民意和官方的对立面,美国因此将付出代价。不派航母参加,则给人一种屈服于中方压力的感觉,又将受到美国国内和韩国强硬派的指责。因此,美国决策者在大国尊严和外交长远利益的天枰前一直犹豫,不愿意轻易做出决断,而抱着拖延、观望的心态,致使美韩联合演习一再推迟。
东北亚安全格局
美韩军演牵动东北亚地区各方的普遍关注,并在多国之间进行外交交涉,凸显了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概括来说,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格局和安全形势具有如下特点:
(1)美国的政治军事存在仍然是东北亚地区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因素,同时,中国的影响力在迅速提升,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一方力量都不敢轻视中国的存在和中国的关切与态度。美韩这次军演暂时移师日本海表明了美韩对中国态度的关切与合作。
(2)朝鲜半岛朝韩军事对峙和朝核问题,是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和安全矛盾的集中表现,它成为近年来东北亚安全因素中最为突出的不稳定因素,损害了东北亚的安全利益和形势稳定。在朝韩军事对峙中,单就两国军事力量而言,韩国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因此,韩国一直在努力提升本国的军事力量,以应对朝鲜的威胁。而朝鲜不仅实行全民皆兵、先军政治战略,而且,在成功开发核武器,并且,在核聚变上取得突破以后,将长期保持对韩国的军事与核威慑优势。
(3)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根本困境还在于冷战时期的对抗性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即朝鲜半岛南北对峙;美日同盟、美韩同盟与中俄等国的潜在对峙;日俄、日韩之间的领土之争没有获得解决;尽管他们之间的民族、历史积怨已经有了很大缓解,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获得改变与解决。除了矛盾、对立的一面以外,我们同时还应该看到由于中韩关系的改善、中美之间日益深入的合作和相互依赖,朝鲜半岛问题的最终解决虽然尚无具体时日可以期待,但基本上还处于可控范围内。在东北亚大格局中相对弱势的朝鲜即使已经有了可以实际使用的核武器,但也不敢轻易使用,无法撼动东北亚安全形势的基本格局。
(4)美国为了自身的战略利益,依然要长期、稳定地主导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格局和发展方向,这构成了美国与该地区国家长期、持久、全面的深刻矛盾。朝美矛盾、日美矛盾,韩美矛盾,俄美矛盾、中美矛盾等都包含有该地区国家反抗美国操控本地区局势、享有霸权的因素。只要美国不改变主导东北亚的战略,这种矛盾就难以消除。但是同样,美国操控东北亚安全格局也未必都属于消极影响。比如,它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日本国内右翼势力重新武装的煽动理由。
(5)随着中国国力的迅速提高,中国成了东北亚安全格局中影响力迅速增大,举足轻重的因素。这主要还不在于中国军力的提高,而本质上是由于中国经济力量的巨大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日本、韩国等的最大贸易伙伴国都是美国。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东北亚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一跃而成为日本、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两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已经超过了美国。日本对美贸易比重从1990年的27.4%降至2009年的13.5%,而对中贸易比重则从3.5%提高到20.5%。因此,中国的经济繁荣直接关系到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中国在该地区即使不表现任何武力,中国的影响力也足以让这些国家尊重和敬畏。这也是中国外交能够日益产生影响力的真正雄厚资本所在。(作者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