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韩军演与东北亚安全格局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际- 环球观察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美韩军演与东北亚安全格局
周永生 • 2010-08-03 • 来源:北京周报 2010年第32期 8月12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2010年7月27日,参加韩美联合军演的舰只进行实弹发射。 新华社/联合通讯社

点击阅读英文版>>

2010年7月25日—28日,美国与韩国的海空军等部队在日本海地区举行了代号为“不屈意志”海空联合军事演习。美韩两国此次军演出动包括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在内的舰船约20艘,飞机200架,约8000名陆海空三军人员参加。这次演习是1976年以来,美韩军队进行的最大规模军演。

 

美韩军演为何受关注

此次军演受到了国际媒体、东亚国家舆论,尤其是中国的广泛关注。那么,此次军演为何受到中方的广泛关注?

第一,由于这一演习和天安舰号事件紧密相连,是美韩针对天安号事件对朝鲜威慑性的演习。天安号事件以后,韩国的国内士气遭受了沉重的挫折,韩国政府为了重振国内士气,强调韩美联盟的可靠与强大,不断发表消息渲染这次军演。同时,由于大规模的军演准备需要时间,国际关系的制约等因素,又使本次军演一再推迟。军演原定时间为6月7日至11日,随后被推迟到6月21号至于6月24号之间。而最后确定的军演,又推迟到了7月25日到7月28日进行。不断变更的军演时间和消息,增加了这次军演的悬念,提高了人们的兴趣,也使之受到日益强烈的关注。

第二,韩国官方在披露军演消息的初期就表示军演要在黄海地区举行,该海域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十分敏感、脆弱、充满伤痛和安全利害攸关的地区。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这里都爆发过战争。日本曾经在这里打败过清朝的北洋水师,消灭过俄罗斯的远征舰队,并曾经多次利用这片海域在中国的山东沿海地区等地进行登陆作战。对于美韩要在黄海举行军演,中国民间、媒体、军方和政府部门表现了比较强烈的反感和反对。

中国政府和军方表态强烈反对拟议中的美韩黄海军演。7月23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越南河内会见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时表示,中方坚决反对外国军用舰机到黄海及其他中国近海从事影响中国安全利益的活动。中方敦促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克制,不做损害双边关系、加剧地区局势紧张的事。尽管美韩暂时取消了计划在黄海的军演而转移到日本海进行,但由于演习地点的争论和中方的反对,使人们保持了对这次军演的高度热情。

从军事战略和战术的角度而言,美韩要在黄海地区投入排水量9.7万吨的“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F22新锐战机参加军演,其打击范围不仅覆盖了朝鲜,而且,在1000公里的直径内也覆盖了中国京津心脏地区。特别是韩国的舆论也宣传美国的F22战机不仅能够突破朝鲜的防空网,也可以突破中国的防空网,这是海洋势力与大陆势力的斗争等等,这种实际上对中国心脏地区的威胁和舆论的炒作,加剧了中国焦虑性的关注。

第三,美国国内对举行军演的海域、规模等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也加强了人们对此次军演的兴趣。以美国国防部部分官员为中心的强硬派主张,即使中国反对,也要按照预定计划实施军演,以震慑朝鲜,以便向朝鲜发出明确而强硬的警告。而美国国内的温和派则担忧,韩美联合军演有可能被朝鲜利用,成为朝鲜加强朝中关系的契机。并且,军演可能导致东北亚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最终给美国造成更加沉重的负担。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报告提出中国须尽快将核安全法纳入立法程序
前两月全国财政收入超2万亿同比增13.1%
国内首艘校船将起航定点摆渡36名学生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给微博提供持续发展渠道
央行负责人回应货币政策金融改革诸热点
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
“新普京时代”拉开帷幕 稳定是“主旋律”
欧元区财长会议正式批准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
儿童急性白血病等将可获地方专项救助
蛟龙号拟五六月挑战7千米深海冲纪录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2011年第8期
专题导航更多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转移至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九十岁的华诞。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龙年属龙
中国入世10周年回顾与展望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