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救援船事件余波未尽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际- 环球观察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加沙救援船事件余波未尽
王京烈 • 2010-07-21 • 来源:北京周报 2010年第30期 7月29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点击阅读英文版>>

2010年5月31日,以色列海军在公海对驶往加沙的国际人道救援船队发动袭击,造成15人死亡(其中9人为土耳其人或土耳其裔),30多人受伤。国际救援船队是“自由加沙运动”组织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活动。他们购买和筹集了1万多吨医疗用品、食品等物资,组织船队运往加沙,船上有来自不同国籍的支援巴勒斯坦志愿人员约750人。尽管以色列媒体声称是救援船队上的船员挑起了武装冲突,但国外媒体却认为,这种辩解无疑是“狼在吃羊之前,谎称羊弄脏了河水。”

6月,黎巴嫩宣布批准一艘救援船“朱莉亚”号绕道塞浦路斯前往加沙;7月,利比亚“卡扎菲基金会”的救援船“阿玛尔忒亚”号也不顾以色列的海上封锁驶往加沙。毫无疑问,如果巴勒斯坦人民的困境不解除,今后还将不断出现多种形式的救援活动。

 

巴勒斯坦问题是症结

袭船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立即做出反应,纷纷谴责以色列的野蛮行径。事发当天,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明确表示,"我对于向加沙地带运送救援物资的船只遇袭、造成人员伤亡感到震惊","我谴责这种暴力行为",并要求以色列当局全面、彻底的调查此事。翌日,安理会也召开会议谴责以色列,并要求以色列公正地调查此事。

中国除了表示震惊和谴责之外,还敦促以色列方面切实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改善加沙日益严重的人道主义局势。欧盟要求以色列“立即、无条件”解除对国际救援物资、商品和人员进出加沙地带的封锁。许多欧洲国家,例如英国、瑞典等国爆发了反对以色列的示威游行和“有选择性的罢工”(码头、港口停止为以色列船只提供服务、停止装卸货物等)抗议以色列的暴行。

以色列袭击国际救援船队事件引发了全球的震怒,以色列的盟友美国也对此表示不满。以色列肆无忌惮的偏激做法使自己站在了全世界的对立面。毫无疑问,袭船事件的症结是延续了60多年的巴勒斯坦问题。

由于巴勒斯坦问题是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尚未完成的民族解放运动,所以得到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的普遍同情和一贯支持。从布什政府开始,美国也转变了立场,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奥巴马执政后也在中东问题上采取了积极介入的态度,试图在保证以色列安全利益的前提下,推动巴勒斯坦在两年内“建国”。世界各国的非政府组织与和平组织也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悲惨遭遇和人道主义形势深表关切,并积极筹集各种生活用品和医药物资不断的输送到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同时还不断派出志愿者支援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并参与一些社会救助工作。

今年3月16日(袭船事件前的40多天),西岸巴勒斯坦城市拉马安拉将一条街道的名字命名为“瑞吉尔•考瑞”,以纪念这位不远万里从美国来到加沙,支援巴勒斯坦人民正义斗争的姑娘。瑞吉尔是“国际团结运动”的成员。7年前,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地区与埃及接壤的地段捣毁巴勒斯坦民房,瑞吉尔与其他志愿者一起挺身而出,试图阻止以军的暴行。不幸,瑞吉尔被以军的推土机吞噬了。

 

以色列如何走出困境

以色列已经建国60多年了,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并早已解决了生存问题后,如何善待巴勒斯坦人民、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改善自身的国际形象,这是以色列政府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20世纪末,我曾撰文写道,以色列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是否还应将自己继续关在更大的“格都”(Ghetto)里?是继续对被占领土进行军事占领,还是与阿拉伯邻国与巴勒斯坦人和平共处,迎接中东和平的到来?

实际上,以色列没有更多的选择。因为以色列立国的两大支柱是:民主与犹太属性。如果继续对被占领土进行军事统治,那么反抗与流血还将继续,同时以色列也无法成为一个民主的国家;如果吞并被占领土并实行真正的民主,若干年后犹太人将不再有人口结构上的优势,从而失去犹太属性。所以“两个民族、两个国家”,和平共处是惟一的选择。

10多年后的今天,中东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2002年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后做出重大妥协,即不再要求以色列归还全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而是要求以色列归还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土地。一直坚持比较激进立场的哈马斯近年也逐步调整政策、回归现实主义,接受了这一原则。当巴勒斯坦、阿拉伯国家已经频频摇动橄榄枝的时候,以色列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呢?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报告提出中国须尽快将核安全法纳入立法程序
前两月全国财政收入超2万亿同比增13.1%
国内首艘校船将起航定点摆渡36名学生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给微博提供持续发展渠道
央行负责人回应货币政策金融改革诸热点
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
“新普京时代”拉开帷幕 稳定是“主旋律”
欧元区财长会议正式批准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
儿童急性白血病等将可获地方专项救助
蛟龙号拟五六月挑战7千米深海冲纪录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2011年第8期
专题导航更多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转移至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九十岁的华诞。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龙年属龙
中国入世10周年回顾与展望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