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可持续安全”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际- 环球观察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世界需要“可持续安全”
刘江永(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 • 2010-07-21 • 来源:北京周报 2010年第30期 7月29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点击阅读英文版>>

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除了传统的军事安全以外,经济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打击恐怖主义、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防治传染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因素明显增多,有些与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可持续安全”问题日益尖锐地摆在人类面前。

 

“可持续安全”的概念与意义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后遗症,促使笔者探讨人类的“可持续安全”的命题。因为事实证明,高成本、低安全的美国国家安全模式是难以长期持续的,是不科学的。有人认为这是个老问题,因为中国历来追求持久和平。然而,和平绝不等于安全。和平是指没有战争,而安全是指不受威胁。和平是安全的基本要求,但并不等于在和平条件下就必然安全。

笔者认为,“可持续安全”的定义是指国家、地区乃至全球长期持续确保和平与安全的客观状态。“可持续安全”不仅涉及如何防止社会动乱、冲突、战争等政权与国家危机,也涉及如何避免生态灾难、核灾难等全球安全问题,是涵盖国与国、国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等整个全球系统人类持久安全的战略问题。

其范畴包括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两大领域、国内和国际两大方面。其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低成本、高安全的可持续性,避免国家安全状态受到威胁而中断。其特点是具有跨国性、共同性,既是某个国家的安全问题,也可能关系到地区乃至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危害别国安全者不可能获得“可持续安全”,而只有通过重视综合安全与合作安全,才能谋求共同安全与持久安全,实现低成本、高安全。总之,“可持续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同等重要,因为人类没有安全就谈不到发展。

 

“可持续安全”的基本特征

从理念上讲,“可持续安全”强调国家生存的安全环境与生态环境的统一性。它要求不得用战争解决主权国家之间的纠纷,尤其反对使用核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对核扩散,反对军备竞赛,反对以破坏社会、文化、经济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某一国家或国家集团片面的安全利益。

从目标上讲,“可持续安全”就是要保持和平与安全状态的可持续性。在传统安全领域长期保持世界和平;在非传统安全通过自身努力与国际合作,免受威胁。“可持续安全”追求的是以较低安全成本保障较高水平的安全状态,维护人类的安全。

从内容上讲,“可持续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应具有预防性、综合性和协作性。当今世界,国家面临的安全威胁日趋多元化。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单独应付安全威胁的挑战,需要各国在社会、文化、宗教、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加强合作,综合治理,以利消除安全威胁的根源。为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安全”,联合国应发挥更大作用。

从范围上讲,“可持续安全”强调维护国家、地区及全球安全的整体性。它重视国家的长治久安,认同国家的发展与繁荣、民主与法制、公平与正义,是维护国内稳定的基础。它主张国家间应恪守《联合国宪章》,保障主权国家的生存与安全,任何国家的安全政策都不应对其他国家的安全构成威胁。地区安全合作的主张与安排应尊重相关各国的安全关切与意愿,在此基础上谋求实现共同安全。

从途径上讲,“可持续安全”提倡国家间实行和平的多边主义。东盟地区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六方会谈”等亚洲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机制及做法,都实践了这种国家间和平的多边主义。这是一种体现亚洲特色的安全摸式,它不赞成单边动武或多边联合动武解决国际争端。中国外交在反对美国单边黩武,推行强权政治方面,曾提倡多边主义。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也开始强调多边主义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看出,中国参与的多边主义与美国主导的多边主义有本质的不同。无论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内,中国参与的多边主义是和平的多边主义,非暴力的多边主义,美国主导的多边主义则是包括采取联合军事行动的强权多边主义,而要谋求“可持续安全”就离不开倡导和平的多边主义。

 

国际格局演变与“可持续安全”

从国际格局讲,“可持续安全”要求尊重国际社会的多样性,提倡世界各种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道路的国家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多元并存。

当前,客观上,世界格局是美国“一超”与多种力量在竞争中合作并存的“一极多元”结构;大国关系格局是“一超多强”;地区格局则是多元并存与多极对抗交织,情况非常复杂。但从未来的国际格局看,很可能从“一极多元”走向“多元并存”,进而向“多元一体”方向演变。从多极化观点来看,未来世界的多极化将伴随多极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化,而难以出现两次世界大战前那种多极争霸的局面,谋求可持续安全不是没有可能。20国集团峰会机制的形成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上升,国际协调是当今国际关系的主导面。这就为“可持续安全”增加了实现的可能性。

这是由于,当今时代已经不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时代,不存在争夺殖民地而引发大战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空前加深;不存在排他性贸易集团和侵略性军事集团;核武器对大国之间的战争具有遏制作用;信息化的发展减少了国家因信息沟通不足而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安全机制相对健全;战争对各国安全利益都会造成损害,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流。

但是,另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各国国内失业、资产缩水等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治安恶化,国内安全与社会政治稳定问题更加突出。国内长治久安与公共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国家安全问题。国际恐怖势力在全球的网络化正趋形成“隐形的一极”,对美国构成空前巨大的挑战。另外,最近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油井爆炸漏油事件已构成当地海域的生态灾难。这说明,即使在盟国之间也可能因为事故等给对方造成严重的生态安全威胁。正因如此,“可持续安全”作为跨越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的新概念,就具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报告提出中国须尽快将核安全法纳入立法程序
前两月全国财政收入超2万亿同比增13.1%
国内首艘校船将起航定点摆渡36名学生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给微博提供持续发展渠道
央行负责人回应货币政策金融改革诸热点
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
“新普京时代”拉开帷幕 稳定是“主旋律”
欧元区财长会议正式批准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
儿童急性白血病等将可获地方专项救助
蛟龙号拟五六月挑战7千米深海冲纪录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2011年第8期
专题导航更多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转移至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九十岁的华诞。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龙年属龙
中国入世10周年回顾与展望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