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格局之变:从8国集团到20国集团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际- 环球观察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世界经济格局之变:从8国集团到20国集团
周茂清 • 2010-07-01 • 来源:北京周报 2010年第27期 7月8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点击阅读英文版>>

20国集团(G20)峰会于6月2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落下了帷幕。这次峰会是一次决定世界经济走向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重要会议。

长期以来,由美、英、法、德、意、加、日和俄(俄1998年加入)组成的8国集团曾经引领着世界经济的潮流,因而被称作世界经济的“安理会”。然而,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这些国家的经济深陷泥潭,自顾尚且不暇,何谈引领世界经济?同时,欣欣向荣的发展中国家则拥有庞大的外汇和消费市场,成为全球热切期望的世界经济“救星”。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国集团应运而生,并于2008年11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了首届峰会。这次峰会在凝聚共识、应对金融危机挑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在会上发表《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讲话,受到与会各国领导人热烈欢迎,为会议确定明确基调发挥了重要影响。20国集团在解决世界经济问题上的能力及其所背负的期待,从此得到不容置疑的肯定。

在第二届、第三届20国集团峰会上,20国集团“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7国集团/8国集团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长达近40年的在国际经济合作领域的主导地位,不得不让位于20国集团。今年6月18日,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布了一篇名为《复苏与倒退——G20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的报告。报告认为,当今世界多种挑战交织并存,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度增加。在这种背景下,仅仅依靠8国集团来应对越来越全球化的挑战,已经显得很不合时宜。因此以“务实主义”为基础的20国集团必将取代日薄西山的8国集团,这是历史的选择。

当然,8国集团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而且仍然在相当程度上主导着20国集团。但20国集团毕竟反映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平等的对话平台”。20国集团机制常态化和制度化之后,能否不负众望,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既取决于发达国家能否面对现实,并承担历史责任,也要看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决策的决心以及同发达国家相协调的情况。

 

峰会讨论的焦点

在这届20国集团峰会上,世界经济调整问题、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和优化问题、避免贸易保护主义问题等,都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半年前的匹兹堡峰会上,各国还在强调经济刺激计划,而在这次多伦多峰会上,却要进行180度大转弯,就“减支出”还是“保增长”进行激辩。深陷债务危机泥潭的欧盟国家近来纷纷出台财政紧缩计划,削减公共支出,降低财政赤字,以期重塑市场信心。而美国则担心欧盟财政紧缩过度会拖累全球经济复苏并殃及美国经济。奥巴马日前致函其他20国集团领导人,批评欧洲国家采取的紧缩政策,呼吁为经济强劲增长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但欧洲不为所动。德国总理默克尔6月19日说,欧洲将呼吁各国政府迅速退出财政刺激计划。中国希望欧洲在减赤字同时,不要导致其经济二次探底和需求下滑,因欧洲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不希望因欧洲国家过于紧缩财政导致出口需求大幅放缓;同时希望美国在继续刺激经济增长、促就业、促消费支出的同时,冀望美国财政适时整顿和美元不要最终步入中长期贬值,或债务货币化。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加强金融监管是它们最关心的议题之一。在伦敦和匹兹堡峰会上,美欧将过多精力放在了诸如约束金融机构高管薪酬、监管对冲基金、打击避税港等具体问题上;而在被视为多伦多峰会预备会议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釜山会议上也同样如此,围绕美国提出的是否应在全球范围内统一征收银行税引发的争论成了会议的焦点,而欧债危机这一主题反而被冲淡。美欧对金融监管如此强调,一方面固然有从次贷危机中汲取教训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有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抱残守缺之意。

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不是这样理解的。在它们看来,对国际金融体系本身进行全面深刻的改革,才是防范金融危机再次爆发的最好监管措施。20国峰会启动两年来,尽管发达国家在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强烈要求下,被迫同意对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的配额进行调整,但仅仅是极为有限地削减了自身的配额。这种微调既与新兴大国在当今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实力不相称,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发达国家主导国际金融体系、特别是美国在IMF和国际货币体系中一家独大的局面。

促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避免贸易保护主义也成为本届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自2008年底世界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压力持续上升。2009年,各国采取的限制贸易和扭曲贸易的政策措施呈现增加之势,全球贸易壁垒增多。在这一波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中,中国成为首要受害国。许多国家的人士指出,尽管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不会成为主流,但要看到,贸易保护行动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为代价,严重威胁全球贸易的平衡和世界经济的复苏。当前,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欧洲经济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二次探底”风险的情况下,如果贸易保护措施和贸易壁垒愈演愈烈的话,将会再次恶化世界经济形势。在此背景下,摒弃贸易保护主义,真正做到“在全世界打开自由贸易之门”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在国际经济事务的决策过程中,中国的发言权却相对有限。别说是被称为“富人俱乐部”的8国集团,即便是诸如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有中国参与的国际机构,也是发达国家居主导地位。然而,在20国集团则不同,中国摆脱了在世界经济规则制定中的被动地位,作为一个拥有完全权利的重要成员,连同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一道,共同参与讨论和解决重大全球性经济问题。从每一届峰会的欢迎宴会,到全体会议,再到发表共同宣言,中国的身影和声音会出现在整个过程当中。从过往三届20国集团峰会来看,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每一次都发表了重要讲话,向与会者和世界传递了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国际协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和看法。中国的作用和影响力在峰会期间受到外界高度关注。

在20国集团框架内,中国之所以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除了其他国家的支持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相互支持外,还因为中国扮演了负责任大国的积极角色。无论是当初力主各国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遏制危机蔓延势头,还是呼吁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或者是倡导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中国都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首先解决好自身的问题,并积极参与到全球性经济问题的磋商、解决当中。今后,随着20国集团机制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中国的的地位将进一步加强,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国际机构改革等事务方面,中国应为新兴市场国家争取更多话语权。

不过,在20国集团框架内,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往往对中国的作用和影响力有过高的期待,进而希望中国承担更大的国际义务,而这恰恰是中国所不能承受之重。此外,中国还发现,在欧美国家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中,要实现代表发展中国家呼声的各项改革,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另一方面,中国也应意识到,不应为此背上超过实际能力的负担。中国对20集团事务既要积极参与,同时也要量力而行,应甄别西方一些人士在夸大中国作用基础上提出的“中国责任论”。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不仅仅是经济表现较突出的中国等国的责任,更应该由国际社会所有国家共同努力。(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报告提出中国须尽快将核安全法纳入立法程序
前两月全国财政收入超2万亿同比增13.1%
国内首艘校船将起航定点摆渡36名学生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给微博提供持续发展渠道
央行负责人回应货币政策金融改革诸热点
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
“新普京时代”拉开帷幕 稳定是“主旋律”
欧元区财长会议正式批准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
儿童急性白血病等将可获地方专项救助
蛟龙号拟五六月挑战7千米深海冲纪录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2011年第8期
专题导航更多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转移至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九十岁的华诞。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龙年属龙
中国入世10周年回顾与展望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