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东亚共同体之路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际- 环球观察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通向东亚共同体之路
刘江永 • 2010-05-28 • 来源:北京周报 2010年第23期 6月10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点击阅读英文版>>

2010年以来,“10+3范围内的东亚区域合作与政策协调越来越密切。 中国与东盟正式启动自由贸易进程。中日韩合作在加强,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5月末在韩国举行。东盟业已宣布,未来五年将努力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政治安全共同体、社会文化共同体。笔者认为,未来的东亚共同体,可以在东盟这三个共同体的基础上,在“ 10+3框架内逐步形成。然而, 目前东亚地区还有一些不稳定因素,东亚共同体的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可持续发展的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建立与中日韩合作

东亚地区在地理上是由东北亚和东南亚两部分组成的,而中国大陆使这两部分连接在一起。如果“ 10+3合作框架未来能全面实现自由贸易区(FTA),就意味着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形成。东亚峰会、 APEC机制也可以与其相互补充。

目前,中日韩三国分别同其他国家缔结了自由贸易协定( FTA)或经济合作伙伴协议(EPA),但彼此之间仍处于研究阶段。中日韩三国已就缔结FTA启动由政府、产业界、学界人士参加的共同研究,预定在 2012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前完成。据迄今民间机构测算,如果中日韩能实现自由贸易,将有力地促进彼此之间的人员、货物和资金流动,对中日韩三国 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分别为:中国0.4%,日本0.3%,韩国 2.8%。尽管如此,中日韩之间要形成自由贸易,还要经过艰苦的谈判。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中日韩都有各自的难处,一些弱势产业需要保护。例如,日本、韩国为保护本国农业,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问题上便态度消极。日本对同中国建立自贸区态度相当慎重。但从长远看,伴随东亚经济的发展,东亚各国之间互为市场、互为客源、互通有无的巨大动力势将催生区域经济一体化。

未来中日韩可以在以下七个方面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1)通过缔结投资协定,实现相互投资的便利化和自由化,加深节能环保、信息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循环经济领域的产业合作,带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在各方条件成熟后争取缔结中日韩 FTA

2)中日韩展开城市交流合作网建设,进行大型项目合作开发。中国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日本和韩国可以在建设可循环经济、绿色环保、科技研发城市,特别是城乡下水道排水系统建设方面,选择样板,参与合作。例如,中国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园区开发等。

3)观光旅游业将有力促进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和人员的自由往来。最近,日本政府宣布从今年 7月起,将放宽中国赴日旅游者申办签证的条件,将每人年收入25万元人民币下调至年收入6万元以上。今后,日本可对中国游客赴日旅游继续提供签证便利化。例如,日本的冲绳可以效仿韩国的济州岛对中国游客采取免签证的做法。

4)中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与朝鲜半岛及日本之间可实现海陆空互联互通。中国大连、天津至香港的大陆沿海港口与日本冲绳之间可开辟相互放射的海上客运“金三角航线”。根据未来中韩与日韩之间海底隧道建设的愿景,需要考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化、便利化、一体化、人性化。

5)伴随图们江开发区和环黄渤海经济圈的进展,在中韩 FTA谈判过程中,中方可考虑对来自朝韩开城工业园区的进口商品优先减免关税。这既有利于促使朝鲜放弃核武器计划,探索新的国家发展模式,也有利于未来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交通运输的一体化。

6)俄罗斯作为本地区的能源大国,中日韩可与俄罗斯建立原油、天然气管道网络,有关各国可优势互补,在能源开发、节能、环保、气候变化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其中,通过科学的人工增雨雪,进行生态、环境、气候的综合治理,非常值得研究和探索。

7)中日韩应携手合作,发挥各自长处,加强同东盟的经贸、金融合作与政策协调,在东北亚与东南亚缔结 FTA的基础上,推动“10+3成为“东亚核心共同体(East Asia Core Community - EACC)

 

(二)“可持续安全的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建立与中美日关系

 冷战后,东亚建立起第一个多边安全对话机制——东盟地区论坛( ARF)。未来的东亚安全共同体可以在东盟安全共同体和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基础上,在ARF的框架内逐步形成。

 其必要条件是:第一,东盟如期建立安全共同体,东盟国家之间保持和平与稳定。第二,六方会谈促使朝鲜半岛无核化取得实质性进展,朝鲜半岛和平机制能够建立。当前,首先要防止韩国“天安舰”事件引发新的紧张局势,争取早日恢复“六方会谈”。第三,东亚安全共同体需要制定相应的国家行为准则、相互信任措施和国际危机管理机制。第四,参与者主权一律平等,必须遵守未来东亚共同体制定的行为规则,而不得将本国或双边军事同盟关系凌驾于本地区多边安全机制之上。第五,东亚安全共同体必须超越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最大限度地维护各国共同的安全利益。

未来东亚安全合作难以排除美国的参与。中国并不反对美国参与东亚安全事务,反对的是美国及其盟国干涉台湾问题,利用所谓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介入中国与亚洲邻国的领土及海洋权益之争。

首先,需要明确,建立东亚安全共同体的目的是通过和平的多边主义谋求各国共同的可持续安全。可持续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同等重要,其目的是以较低的安全成本确保国家与公众可持续的全面持久安全。它包括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两大领域。

在传统安全领域,要通过和平的多边主义谋求本地区的持久和平与安全。和平的多边主义不仅相关各国之间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同时也不对外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坚持通过对话合作解决国际争端。这与鸠山首相提出的“非战共同体”的理念相吻合。

作为东亚安全共同体的目标之一,还可考虑建立东南亚和东北亚无核区,现有核大国应承诺不对本地区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彼此之间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有关国家可以在反恐、反走私贩毒、反海盗、防治跨国传染病、维护生态环境等跨国安全问题上,加强合作。这有利于东亚地区增强相互信任,防止军备竞赛,降低安全成本,提高安全质量,确保可持续的共同安全。

其次,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建立还需要确立新的地缘战略概念——“海陆和合论”。它提倡海洋国家与大陆国家和平合作,以和平方式管理和利用好彼此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促进东亚地区的持久和平、安全、发展与繁荣。

由于东亚地区是有内陆国家、海洋国家、半岛国家、群岛国家、海陆兼备国家等组成的。尽管是山水相连、隔海相望的近邻,但在地缘政治方面也存在复杂的相互制衡。   

如果没有东亚海洋国家与内陆国家的和平与合作,就根本不可能有东亚共同体。超越地缘政治制衡,利用地缘经济优势加强区域合作,是东亚共同体的必由之路。这就不仅需要海洋国家之间保持和平合作,更需要海陆国家之间建立和平合作伙伴关系,妥善处理彼此之间的各种矛盾。

 

(三)关于东亚共同体的基本框架与东盟的作用

 中日韩三国在加强相互合作的同时,可继续共同支持东盟发挥主动精神,建立以“ 10+3为主体的“东亚核心共同体”,形成向整个亚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放射型的多元共存、相互补充的多边区域合作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多边安全对话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有两条基本经验:第一,多边合作体系的建立需要较为健全的双边关系做基础;第二,由中小国家联合发挥主动精神,而不是由某一个或几个大国主导,最有利于推动亚洲区域合作取得进展。

东盟国家在东亚地区合作进程中便发挥着大国之间粘合剂的重要作用。东盟与中日韩的“ 10+3合作机制,事实上已成为东亚共同体的核心圈与基础链,今后也许可以把实现了自由贸易区的“10+3称为“东亚核心共同体”。(作者系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报告提出中国须尽快将核安全法纳入立法程序
前两月全国财政收入超2万亿同比增13.1%
国内首艘校船将起航定点摆渡36名学生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给微博提供持续发展渠道
央行负责人回应货币政策金融改革诸热点
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
“新普京时代”拉开帷幕 稳定是“主旋律”
欧元区财长会议正式批准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
儿童急性白血病等将可获地方专项救助
蛟龙号拟五六月挑战7千米深海冲纪录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2011年第8期
专题导航更多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转移至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九十岁的华诞。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龙年属龙
中国入世10周年回顾与展望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