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专题- 2013时事盘点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改革重启之年的中国外交
晓岸 • 2013-12-27 •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2013年的中国外交因执政党权力交接和改革重启而看点纷呈。人们能够发现,透过变与不变的表像,新领导层继往昔者的改革精神和世界眼光才是当下中国外交的灵魂。

 

中国外交的大背景

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中国的综合国力发生了巨大飞跃,很自然地面临在世界上如何运用实力、怎样发挥作用的课题。中国新领导层深刻了解崛起大国制订正确战略并妥善使用实力的重要性,多次宣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他们同时强调,中国必须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保持延续性是时代对中国外交的基本要求。中国外交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倡导合作的主线没有因政府换届发生改变,而是与时俱进有了更为成熟、多样的操作。

习和他的同事们是在内外形势相对复杂的时期登上权力顶峰的。他们致力于在中国深化改革,决心“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他们非常清楚,在国内矛盾多发期和国际复杂变局中推进改革极其艰难,中国要想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必须拥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目前存在的三个主要隐患是:世界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主要经济体进行的结构调整和宽松退出加剧了竞争和波动风险;由于奥巴马政府推进“亚洲再平衡”战略,中国与美国、日本、东盟的关系同时出现麻烦,周边战略压力上升,领土海洋争端突出;朝鲜半岛、叙利亚、伊朗等热点问题高度紧张,直接牵动中国的战略利益、边陲稳定和能源安全。

面对复杂局面,习近平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底线思维,积极开展大国外交。

 

新关系理念

12月4日,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了总计近5个小时的交谈,原定45分钟的小范围会谈拖长到2小时。

拜登访华期间,绝大多数时间都用于与中国领导人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国改革和中美关系有关问题交换意见。双方一致同意要加强对话、交流、合作,努力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之后,在外交领域着力打造的一个理念,核心要义是破除上升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生对抗冲突的“历史宿命”,形成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关系格局。2013年6月,习前往美国加州与奥巴马总统举行了突破传统首脑交往模式的“庄园会晤”,通过总计8个多小时的交谈共同确定了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共识。

习近平的美国之行在国内外赢得喝彩,被视为中国外交更趋主动的标志,但这仅仅是新一届中国政府接班以来积极布局的全方位立体外交的一个章节。

 

周边外交

真正的重心是向周边倾斜的。在中国的新外交布局中,大国关系和周边外交是最重要的两个方向,俄罗斯身兼大国和邻国的双重属性。

2013年3月习首次出访的首站选择了俄罗斯,这一安排被广泛解读为精心谋划的结果,是要加强北方战略屏障,减轻东部海上压力。访问深化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强化了两国推进世界多极化的共同意志,并在经贸、能源、军工、航空等领域签署了一大批重量级合作协议。

截至12月,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出访4次和3次,所踏足的23个国家有12个是邻国,在境外出席的6个多边峰会有4个属于周边区域合作范畴。中国与东盟、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和印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的伙伴关系得到提升,经贸、金融、能源、安全、交通、人文等领域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10月,中共中央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习在会上讲话指出,周边对中国极具重要战略意义,周边外交必须更加主动。他指示与会的高级外交官们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政策方针,在周边“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构筑“命运共同体”。

日本、菲律宾成了睦邻关系网络的例外。这两个国家因领土、海洋争端与中国严重对立,双边关系陷入僵局。一年下来,安倍晋三和阿基诺三世发现,他们不仅没有从与中国的硬碰硬较量中占得便宜,反而不得不接受争议地点实际管控现状发生不利于他们的渐进式改变的既成事实。

在领土主权等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中国正在形成战略清析:在坚持对话谈判和平解决争端的同时,给对手划出红线、实施威慑,并且内部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决不允许个别国家勾结域外力量蚕食中国的主权权益。

中日摩擦在本质上更像一场地缘战略竞争。目前的麻烦局面始于2012年日本政府完成“购岛”、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国有化,单方面改变主权归属现状。安倍政权上台后执意挑动中日争端升级,是为其在国内推动修宪、从而一举摆脱战后束缚制造借口、创造条件。处置中日之间的问题,成为习近平上任后面临的最险恶外交挑战,博弈还在继续。

中菲之间的问题相对简单些,北京已经通过紧锣密鼓的外交瓦解了阿基诺三世拉着东盟一致对付中国的企图。在中方和大多数东盟国家看来,共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才是中国-东盟关系的主业,南海问题只是中国与少数东盟国家间的争议。尽管如此,中国仍本着《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精神与东盟十国启动了《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试图用一己之私劫持中国-东盟关系议程以孤立中国的菲律宾最终发现自己处于孤立之中。

 

热点外交

也许是因为与日本、菲律宾的摩擦太过吸引眼球,“强势”成了外界观察、评价一年来中国外交在新一届政府主持下所发生变化的常用词汇。这并不能概括中国对外政策演变的主流。

2013年热点问题的走势是检验中国新领导层和平意志的最好标尺。中国坚定站在和平一边,反对武力解决,积极劝和促谈并开展大国协调,主动提出“中国方案”,为保持朝鲜半岛局势、伊朗核、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方向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应对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引发的危机过程中,中国明确支持、认真新决议,并通过自有渠道对朝、韩、美等直接当事方进行规劝。中方的公允立场、清晰信号最大限度压缩了各方误判可能和冒险冲动,阻止了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改革促发展

中国新领导层真正在意的是顺利推进国内改革,涉外工作的最主要精力实际上投放于对外扩大开放、促进合作,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服从、服务于这个目标。

习、李主政后,中国探索对外开放新路子的举动紧锣密鼓,为正式出台新的改革方略进行对外“路演”和提前部署。9月11日,2013达沃斯论坛夏季年会在大连开幕,李克强到会发表了他就任国务院总理后最重要的一场演讲。李说,中国的发展要依靠改革,也离不开开放。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对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愿与世界共同分享这一巨大商机,也希望各国能够为中国发展提供更好的合作环境。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重点的决定中,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占有重要篇幅,强调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以开放促改革,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截至目前,中国对外正在建设18个自贸区,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12个自贸协定,另有6个正在談判。随着入世红利的不断消散,中国必须加紧推进新的国际贸易框架,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下半年,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与美方重启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提出建设贯通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加快同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中国对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贸易谈判”(TPP)的态度发生微调,在与东盟一道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的同时,公开表示将探讨与TPP等区域合作机制交流互动,促进区域和全球贸易安排“两个轮子一起转”。(作者是本刊特约评论员)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习近平会见泰国总理巴育
中埃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人的新农村”
100元全国旅游年票北京市地铁书报刊亭首发
全国人大代表两度提议案推进税收立法回归人大
“一带一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交汇桥梁
周明伟出席沙博理追思会
蔡名照: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各项目标有效实施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期评估成效显著
《全面深化改革》外文版出版
微画册更多
APEC·北京
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会议周活动将于11月5日至11日在中国北京举行,议程包含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等系列会议。其中,领导人会议将于10日至11日在雁栖湖举行。
专题导航更多

习近平出席G20领导人第九次峰会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1月16日至23日对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斐济共和国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出席11月15日至16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多语种版的出版发行,对全面准确地阐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与非洲 旅游专题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和平警钟长鸣 日军罪证如山
李克强访问欧洲三国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