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社会风尚应成为创作方向
我国每年要引进34部外国影片,我们在守住国产电影阵地的时候,在有效对抗好莱坞大片的时候,我们必须思考什么样的影片才能同好莱坞大片对抗?好莱坞影片在中国银幕上拷贝复制宣传美国精神、美国形象和美国价值观念,中国文化安全受到严重挑战。我们对青年的文化艺术教育和塑造国民精神,都在电影这块阵地上接受挑战与考验。好莱坞“大片”抢夺市场,中国电影必须追求有效表达,让中国观众喜爱中国电影才能与之竞争。同时,中国电影又要追求引领表达,引领电影风尚,引领电影市场,引领发展趋势。引领的要义是国家文化形象至上,国家利益至上,国家文化安全至上。忽略了这些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将受历史和未来的惩罚。
反思电影产业运行轨迹,我们发现关于电影的观念和政策也出现了变化。虽然我们一直强调注重社会效益,但实施起来却出现偏差。注重社会效益、注重引领作用,在强大的市场机制面前,缺少强大的机制力量。近十年来,社会舆论、文化传媒和管理层面给电影作了重新命名,认为“电影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娱乐形式之一”。因为推进电影产业化进程,电影,顺理成章地被命名为文化娱乐形式,电影的娱乐性得到强调。经历了由强调电影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强调电影的教育功能为先,变成格外重视电影的娱乐功能的过程。这种变化,对电影产业化发展有利,但却削弱了电影对社会风尚的引领作用。发展变化中的偏差,促成了电影生态链的变异。
治理非健康化的电影生态环境和电影生态链,不能只治一个环节一个链条,应实施综合治理。既健康引领电影创作,又规范健全电影市场。同时还要从根上治理,推出具有引领力量、系统力量和财政力量的电影政策,宏观调控,具体扶植,精神奖励和财政奖励并重,重点扶助电影事业和电影公益。让创作者有责任、有热情、有荣誉、有干劲创作承载核心价值的好作品,打造国家文化形象,引领社会风尚和时代风尚;让电影发行部门有责任、有热情、有荣誉感、有利润发行国产优秀影片;同时,发行国产优秀影片不仅是责任和荣誉,还能产生经济效益,这样才能良性循环。所以,政府主管部门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用电影好政策扶助电影好作品,改善电影生态,用电影好作品引领创作风气,引领社会风尚和时代风尚,从而成为时代精神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