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发展50年 >> 正文
尼玛江热乡:拉萨河畔新藏乡
  ·   2015-07-28  ·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标签:西藏;50年;尼玛江热乡
打印
纠错

  尼玛江热,意为“太阳柳树园”,听起来像是一个特别受大自然眷顾的地方。

  初夏时节,从墨竹工卡县城乘车沿拉萨河行往直贡沟,沿河一带的青稞已经抽出沉甸甸的麦穗,风吹麦浪,令人心旷神怡;越往里走,海拔越来越高,让人新奇的是,道路两旁的植被很是丰富。走进位于直贡沟的尼玛江热乡,一座座藏式居民楼房在河畔拔地而起,一面面五星红旗在屋顶上迎风招展。一幅美丽的藏乡新貌画卷 在我们眼前展开。

 

  忆往昔话巨变 

  尼玛江热乡政府所在地的街道上,小超市、蔬菜肉食店、糌粑店,还有好几家餐馆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彰显着这个乡镇的活力。

  “尼玛江热乡在自治区成立后经历了三分三并。1960年建尼玛江热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6年开展并乡工作,新的尼玛江热乡由原尼玛江热乡、章达乡、羊日岗乡合并而成。”尼玛江热乡乡长柏强向我们介绍说。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现在,尼玛江热乡7个行政村已有6个通柏油公路,全乡各村基本解决通水、通电、通路问题 。“尼玛江热乡地处墨竹工卡县、林周县和那曲地区嘉黎县三县的包围之中,是墨竹工卡县所辖人口、村委会、矿山企业最多的乡镇。2014年,全乡人均收入 8400元。”柏强说。

  西藏自治区成立的50年,是尼玛江热乡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和发展的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衣食住行明显改善,思想观念发生历史性转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60岁的宗雪村老人贡觉赤列是尼玛江热乡的人大副主席,说起自治区成立50年来乡里的变化,他感慨不已:“现在,乡里、村里的变化可大了。孩子们能坐在现代化教室里上学,学习好的还可以到县城、拉萨或者内地上学;如果生病了,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及时救治;家家户户住的都是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楼房,破破烂烂 的房屋再也看不见了;老百姓的手头也宽裕,不仅讲究吃穿,还很重视生活的品质。”

 

  解放观念谋致富 

  为提高土地使用价值,增加农牧民收入,多年来,尼玛江热乡不断创新发展方式,加强土地承包管理,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百姓观念不断解放更新,大家不再紧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逐渐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在章达村就出现了墨竹工卡县第一例土地流转工作。

  几年前,章达村村民从山里陆续搬迁到拉萨河畔集中居住。新建的居住小区规划整齐,交通十分方便,3个矿山企业落户章达村,为这里的群众增收致富、扩大就业 提供了机会。全村100多户群众购买了运输车辆30多台,组建了运输队,专门在矿山企业搞运输。加上发展集体经济、采挖虫草和药材等收入,目前,章达村人均收入上万元。

  搬迁后,章达村新开垦了934.7亩土地,由于土地贫瘠难以耕种,在与群众协调处理土地分配问题时,大家表示愿意将土地全部流转出去,经乡党委、政府出面,及时联系有意承包流转的经济实体,最终,该乡直孔噶瑕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因农产品加工原材料供应短缺等问题,愿意流转章达村二、三组934.7亩新开垦 耕地。本着双方自愿原则,并多方协调解决,圆满完成了墨竹工卡县第一例土地流转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土地使用率。

  尼玛江热乡有着生产糌粑的悠久历史。2009年6月,村民索朗加措拿出自己的积蓄与11户农牧民联合办起了以生产糌粑为主的直孔噶瑕农产品加工合作社,没过几年,“直孔噶瑕”糌粑就成了市场上的畅销货,合作社的经济收入逐年攀高。

  直孔噶瑕农产品加工合作社主要加工青稞,他们生产的“直孔噶瑕”糌粑,有黑、白青稞糌粑和豌豆糌粑,口感好、低脂肪、低胆固醇,深受市场欢迎。土地流转后,直孔噶瑕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将土地有效利用起来,结合市场需求,种植各种青稞,为“直孔噶瑕”糌粑提供生产原材料。

  2014年,合作社生产糌粑100多万斤,实现销售额443万元,带动22人就业、228人增收。“目前,直孔噶瑕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我们将 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古法磨制菜籽油等新产品,丰富合作社的产品数量。目前,菜籽油加工项目前期建设已经完成,预计可提供15个就业岗位。”索朗加措充满信心地说。

 

  “一村一品”促发展 

  2014年,尼玛江热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11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7509.73万元,第二产业收入86.75万元,第三产业收入3554.08万元,全乡农牧民人均收入8400元。

  通出这一组数据,我们看到尼玛江热乡经济发展成绩喜人。

  “50年前的尼玛江热乡,生产力水平低下,整体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柏强说,“近年来,尼玛江热乡确定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以培育、发展、壮大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特色传统民族手工业、特色文化产业为主的各类经济实体,加快了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确定后,尼玛江热乡的各种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目前,全乡成立23家合作社,初步形成了以民族手工业、农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等富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

  2014年,该乡容多畜产品加工合作社销售额达120万元,直孔金属雕刻合作社实现纯利润43万元,其玛卡刺绣唐卡合作社15人利用9年时间制作的直孔刺绣唐卡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唐卡……在发展过程中,合作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近年来,尼玛江热乡结合实际,确定了宗雪村噶瑕农产品、容多畜产品、羊日岗朗瑕针织加工以及帮达传统藏式彩靴、其玛卡刺绣唐卡等5家合作社作为重点扶持 对象,整合各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累计落实帮扶资金1270万元。合作社解决就业岗位77个,每人月均工资1500元。”柏强介绍说。

相关文章:
苦难和新生——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尼玛(组图)
林芝桃花次第开(组图)
西藏各界群众庆祝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组图)
高原春耕第一犁(组图)
安置点里过藏历新年(组图)
微信关注 北京周报

微信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空间
腾讯微博
Facebook
Twitter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