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哈纳斯自然保护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 ,喀纳斯景区被国家评定为全国旅游文明风景示范区,2003年,喀纳斯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纳入国家“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2003年8月,喀纳斯景区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2003年9月,喀纳斯景区被国家林业部评为“国家森林公园”,2004年11月,喀纳斯风景名胜区被中国西部大开发活动组委员会、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授予“新疆十佳风景名胜区”的荣誉称号,2005年10月,喀纳斯湖入选中国最美五大湖之一,同时喀纳斯湖畔图瓦村入选中国最美六大古镇古村之一,2006年,哈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被国家林业厅纳入全国100个湿地示范区之一,2006年4月,喀纳斯荣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 金奖,2006年7月,喀纳斯入选首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2007年5月,喀纳斯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8年,喀纳斯景区先后荣获了“西霞口?2008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中国最美的十大湖泊””、“中国最美的古村镇”等诸多荣誉称号。
多年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喀纳斯景区环境保护及旅游开发工作,阿勒泰地委、行署始终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在合理开发和保护的前提下,紧紧围绕旅游六要素,不断完善景区的服务功能。先后委托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院、上海同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中山大学编制完成了《喀纳斯旅游发展规划》、《喀纳斯及周边地区旅游规划》、《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喀纳斯旅游区总体规划》,使喀纳斯景区的开发建设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2005年,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王乐泉书记先后六次到喀纳斯视察指导工作,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协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亲自担任喀纳斯旅游规划修编组组长,国家旅游局副局长顾朝曦亲自担任喀纳斯旅游规划修编组副组长,把喀纳斯旅游的发展提到了十分重要的高度。按照规划要求,喀纳斯景区先后投资近20个亿完成了贾登峪生活接待基地建设,实现观景区与生活区的彻底分离,大大提升了景区的接待能力及服务水平。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强力推介及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喀纳斯景区在国内外知名度。2008年,在年初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及全球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喀纳斯旅游经济仍实现了平稳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75.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800万元,旅游收入3.9亿元。特别是去年冬天以来,我们精心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喀纳斯冰雪风情摄影节”、首届禾木杯新疆喀纳斯古老滑雪狩猎比赛、禾木文化艺术节以及首届单板野雪超级大回转邀请赛”等一系列冬季旅游活动,全面启动了冬季旅游项目开发。到目前为止,景区去年的冬季旅游累计游客近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0余万元,喀纳斯景区农牧民直接收益近70万元。新的历史机遇创造新的发展天地,喀纳斯景区机场建成并通航、冬季旅游的全方位开发,为喀纳斯进军世界精品之旅,实现了良好开局。
喀纳斯机场是新疆第二座专为旅游景区建设的民用机场,距喀纳斯湖约50公里。2006年5月,机场正式破土动工,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5亿元;2007年 8月10日,飞行区跑道、助航灯光、通信导航及排水、围界、巡场道等附属工程,航站区航站综合楼及配套房建工程、总图工程、绿化工程等陆续完成;8月15日,喀纳斯机场正式投入使用,可满足波音737等大型飞机的使用要求。目前,喀纳斯机场计划再投入1.08亿元完成续建工程,使其在2013年实现旅客吞吐量达到22万人次,极大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以硬件提升促进喀纳斯景区的旅游业发展。
春天的喀纳斯山花烂漫、芳草萋萋,夏天的喀纳斯郁郁葱葱、湖波荡漾,秋天的喀纳斯层林尽染、水色碧玉,冬天的喀纳斯银装素裹、冰清玉洁,喀纳斯的风景四季不同、随气候变化而气象万千。
正如一位联合国官员所说:“这里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地方,她的存在证明人类过去有着无比美好的栖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