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二十大代表风采 >> 正文

陈云珍:一针一线焕活非遗羌绣技艺

《北京周报》记者 李潇阳  ·   2022-10-17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二十大代表;时事
打印
纠错

  羊角花、石榴、白山羊……两米长的绣布上,各种图案栩栩如生,这是四川羌绣传统刺绣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云珍和当地其他绣娘们共同创作的作品。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开幕,作为党代表的陈云珍到北京参会。她将这幅作品也带到了北京,因为这幅名为“初心”的作品有着特别的寓意。“羊角花是羌族特色图案,石榴则代表团结和谐——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围在一起,”她告诉《北京周报》记者。

  今年51岁的陈云珍是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12年,她被评为省级羌绣传承人。羌族刺绣是流行于四川等地的羌民族聚居区的一种传统刺绣艺术,主要用于装饰羌族传统服饰的襟边、袖口、领边等。羌绣针法包括架花、织字、纳花等,所绣图案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色彩明快、寓意吉祥。2008年,羌族刺绣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多年来,陈云珍致力于羌绣的焕活传承和产业发展,带领当地妇女一针一线绣出了缤纷图案,也绣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 

  今年5月,四川省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选举产生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0年就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陈云珍成为四川羌族地区唯一一位入选的党代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北川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没有我传承羌绣的梦想,”陈云珍说。 

陈云珍(中)与绣娘一起工作。(受访者供图) 

    

绣出致富路

  陈云珍生长于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乡的一个羌寨。当地妇女农闲时会在衣服、鞋垫上绣出各种图案。陈云珍从小受到外婆和母亲影响,9岁时就完成了一件羌绣作品。2003年,她所在的羌寨建起了名为五龙寨的新寨,旅游业发展迅速。陈云珍发现羌绣受到很多游客喜爱,于是萌生了通过这门传统手艺带动大家增收致富的想法。在她的带动下,很多绣娘利用农闲时间做羌绣,五龙寨成为当地知名的羌绣产地。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北川羌族自治县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大量羌绣作品被埋于瓦砾之下。“那次地震对羌绣的传承影响很大,一些羌绣传承人在地震中不幸遇难。”身为羌族人,她感到了肩上的重担。此后几年里,陈云珍往返于茂县、北川、平武等羌族地区学习交流技艺,为羌绣传承发展而奔走。 

  震后,陈云珍发现一些留守妇女没有收入,部分残疾人士也难以自力更生。为了帮助他们实现居家就业,陈云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于2014年成立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2017年,她创立伊珎羌绣有限公司,进一步推动羌绣走出了大山。 

  “羌绣不仅是用来欣赏的,更要让它产生实用价值,让更多人通过这门技艺过上幸福的生活,”陈云珍说。 

  今年51岁的擂鼓镇农民赵义琼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双腿,无法继续做生意,加之丈夫因病去世,家庭生活一度陷入困境。陈云珍得知后,主动收她为徒。如今赵义琼已为伊珎羌绣公司工作5年多,凭着羌绣技艺实现了自给自足。 

  合作社有50多名固定的绣娘,此外还有其他绣娘为合作社供货。这些年来,陈云珍免费培训绣娘2万余人次,带动500余名绣娘实现居家灵活就业。绣品的价格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按照计件计酬,技艺熟练的绣娘每月可增收几千元。   

  如今,羌绣带领当地人走上了致富路,北川县已经初步形成以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羌绣产业链。全县有羌绣企业20家,在企业内从事羌绣的绣工500余人,利用农闲参与刺绣的绣工超1万人,总纯收入700多万元,人均年增收6000元。 

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制作的羌绣笔记本。(受访者供图)

    

羌绣焕新生

  陈云珍认为,民族文化不仅要传承,还要创新发展。前几年,合作社因产品单一导致销售遇到瓶颈,她开始探索羌绣新的可能性。 

  经过不断研究摸索,陈云珍开发了饰品、文具、箱包等羌绣系列产品,不再局限于衣服、腰带、鞋垫等日常生活用品。今年,合作社还与运动品牌李宁合作,推出手工羌绣元素服装。 

  陈云珍的两个女儿也加入了羌绣传承的行列。陈云珍的女儿陈昌敏将耳环、戒指、钥匙扣等金属物品与羌绣搭配,制作出多款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羌绣产品,还尝试通过直播介绍羌绣技艺,销售产品。陈云珍觉得,从自己的外婆和母亲,到自己和女儿,她们实现了羌绣在一代代人之间的传承。 

  对于陈云珍来说,她的中国梦就是传承梦。“希望羌绣技艺能为群众增收增添一条道路,能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她说。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