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2-27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标签:中拉关系;智利;时事 | 打印
| 纠错 |
一、中智关系发展
历史上,由于地理位置相距遥远以及政治格局的差异,中国和包括智利在内的拉美地区来往甚少,相互影响有限。转变出现在近几十年,双边关系取得了显著发展。进入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中拉关系发展迅速,从零星的接触转变为实质性的经济和政治伙伴关系。
中国与拉美国家,尤其是智利之间贸易量的井喷式增长、外交往来的日渐密切,以及全面合作协议的签署都生动地体现了双边关系的显著发展。1970年,智利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南美国家,为双方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2005年,中国与智利签署了历史性的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深化了两国关系。自贸协定的签署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增长,中智贸易总额从2005年的约80亿美元猛增至2021年的400多亿美元。自此,中国成为智利最大的贸易伙伴。智利出口的大量商品,尤其是铜和农产品,运往中国。
两国高层互访进一步巩固了两国伙伴关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对拉美国家进行国事访问,智利历任总统也曾多次到访中国。这些往来将两国合作的范围扩展到贸易之外,涵盖基础设施发展、技术合作以及文化交流,充分体现出两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过去微不足道的往来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和智利间的成功合作为国与国之间通过共同利益促进双边关系发展并深化多领域交流提供了典范。
二、中智友好合作
经济合作
中智两国的经济往来是两国关系的基石,为两国关系带来了众多里程碑事件和切实利益。2005年,智利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拉美国家。这一历史性协定的签署极大地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增长,中智贸易总额从2005年的约80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420多亿美元。
中智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签署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促使中智双方展开了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版”的谈判。2019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智利共和国政府关于修订《自由贸易协定》及《自由贸易协定关于服务贸易的补充协定》的议定书正式实施。升级后的协定进一步取消了多种产品的关税,放宽了市场准入,促进了更广泛的经济合作。
中国和智利自由贸易协定及其“升级版”的签订让智利对华出口商品的多样性和数量明显增加。尽管铜的出口依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约占智利对中国出口产品的76%),但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的出口量也显著增长,尤其是农产品出口的激增。2015年,中国将智利葡萄酒的关税降低为零,此后智利葡萄酒对华出口大幅增长。2018年,中国已经成为智利葡萄酒的最大出口市场,出口总额高达2.54亿美元,智利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三大葡萄酒来源国,仅次于法国和澳大利亚。车厘子的出口同样彰显了智利农产品出口的强劲增长势头。2018年,智利向中国出口车厘子超过13.9万吨,总值4.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26%。如今,中国几乎占智利车厘子出口总量的75%。同样,随着中智自贸协定的签署,中国对智利三文鱼关税的降低,也促使智利对华三文鱼出口的大幅增加,从2010年的2300万美元增至2018年的1.76亿美元。
以上这些成绩不仅仅归功于关税的降低,更得益于营销策略的有效实施以及政府和企业间的精诚合作。智利出口促进总局(ProChile)和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Asoex)在北京和上海举办“智利周”活动,收效显著,促进了智利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畅销。价值500万美元的智利车厘子宣传活动大幅提升了智利车厘子在华销量,这些都充分表明两国合作所取得的成果。
此外,中国在智利的投资早已超越了传统的矿业领域。虽然最初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铜和其他矿产资源上,但近年来,中国的投资逐步扩展至能源、基础设施和技术等领域。其中突出的例子当属基础设施开发项目,如拉斯帕尔马斯水库。中国港湾工程公司成为第一家赢得智利公开招标的中国公司,承建了总价值1.71亿美元的拉斯帕尔马斯水库项目,该项目旨在改善帕托尔卡(Petorca)河谷的灌溉情况。
在电信领域,华为通过智利国家光纤网络等相关项目,在改善智利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智利国家光纤网络项目投资9100万美元,旨在改善洛斯拉戈斯、艾森和麦哲伦等南部地区的通讯连接。此外,中国公司天齐锂业在2018年以41亿美元收购了智利矿业化工(SQM)24%的股份,表明了中国对智利丰富锂资源的浓厚兴趣。锂是生产电池和可再生能源的关键材料。这些投资体现了中智两国之间更广泛的互利共赢战略。通过这些投资,智利受益于资本的流入、技术转让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善,同时,中国也获得了所需资源,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拉美的影响力。
政治与外交往来
在外交和政治领域,中智两国的交往显著深化,双边关系不断巩固,双方已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一关系的提升是两国对加强联系以及在全球和区域问题上开展合作做出的郑重承诺。
多年来,高层互访和外交交往为两国关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国家元首互访有助于促进相互理解和战略目标的制定。2014年,智利前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的访华之旅促成了中智两国在教育、科技和矿业领域多项协议的签署。2016年,习近平主席对智利进行国事访问。此次国事访问期间,中智两国正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两国更深层次的互信与合作。2018年,智利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智利成为首批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拉美国家之一。
中智两国在立法领域的交流进一步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与协作。智利国会与中国立法机构代表展开对话,分享立法经验,并推动在双边倡议方面的法律合作。2018年,智利国民议会参议长卡洛斯•蒙特斯率团访华,探讨加强立法交流。
中智两国还在国际组织和多边论坛中开展密切合作。智利始终奉行一个中国原则,在重大问题上坚定支持中国立场。同样,中国也支持智利在国际事务中参选,并深化两国互助关系。中智两国在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国等国际平台上携手合作,倡导多边主义、支持开放贸易。
此外,中智双方还签署了众多双边协议,涵盖国防、教育、文化和科技等广泛领域。中智政府科技合作混委会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两国在科研项目和创新举措方面的合作。2019年,正值中国和智利建交50周年,两国举办了一系列庆祝和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和友谊。
智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举措,彰显出其深化同中国关系并融入中国全球互联互通愿景的承诺。“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设施发展、贸易便利化和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提供机遇。通过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智利成为中国在拉丁美洲的重要伙伴,进一步提升了其在拉美地区的战略地位。
文化与技术合作
中智两国关系通过文化和技术合作大大深化,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经济和政治往来。随着孔子学院在智利的设立,中文和中国文化进一步得到弘扬。与此同时,智利文化也通过“中国智利年”和参与国际展览等相关活动进入中国公众的视野,推动了中智两国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在教育领域,两国签署了多个促进学术交流的政府协议,为有意愿前往中国学习的智利学生提供奖学金,以及为有意前往智利学习的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相应资助。
两国在技术领域的合作促成了多个雄心勃勃项目的落地,尤其是在天文学方面,这得益于智利优越的天文观测条件。中国科学院南美天文中心就是一个例子,该中心的设立提升了中智双方在天体物理研究领域的科研能力。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中国企业华为通过建立区域创新中心和合作建设连接南美和亚洲的跨太平洋光缆项目,推动了智利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进而加强了全球数字连接。
此外,依托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的投资,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经验为智利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智利通过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际展会,进一步促进了中智两国的交流与合作。总而言之,这些文化和技术领域的合作不仅深化了双边关系,增进了相互理解,还推动了创新,并为全球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中国模式
中智两国密切友好的关系,乃至中国与拉美地区日益广泛而深入的合作,都可以归功于中国特有的外交战略。中国的外交政策强调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经济合作不附加政治条件。这一政策与西方自由主义秩序截然不同,西方自由主义秩序往往将经济援助与政治改革、人权考量及特定治理模式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西方机构在提供援助时,通常会附加严格条件,要求受援国实施具体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尽管这些举措都旨在促进善政和经济稳定,但同时也可能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决策权,且未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
这种做法导致了一些学者所提到的对全球准则和政策的垄断性控制,发展中国家被迫在有限的选择中挣扎。在此背景下的垄断,指的是权利集中于少数国家手中,这些国家主导着全球规则,并限制了多元发展路径。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主导地位,迫使发展中国家在很多时候不得不将西方国家的利益凌驾于自身利益之上,削弱了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的能力。
中国倡导创新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使得各国能够根据本国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尤其是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更是重新定义了全球发展模式。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等项目建设,中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另一种获取投资和发展援助的渠道,而且不同于西方机构,这些渠道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
中国的发展模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中国强调尊重国家主权和互不干涉内政,这与自由主义秩序下常见的干涉政策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这种做法让各国在建立经济伙伴关系的同时保持政治自主性,从而创造有利于发展的稳定环境。
其次,中国的发展模式侧重于基础设施投资和经济伙伴关系。通过 “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平台,中国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项目提供融资,而不强求这些国家改变其经济政策或实施紧缩措施。这种模式吸引了那些希望在不受西方金融条件限制下,改善基础设施和提升经济实力的国家。
第三,中国的发展模式重视集体权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种模式与那些寻求提高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且无需因为外部压力改革其政治制度的国家产生了共鸣。中国以发展促进人权,提供了一条符合众多发展中国家发展优先事项之路。
智利与中国各领域的合作体现了这一发展模式的优势。借助中国的投资和贸易伙伴关系的建立,智利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已成为智利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矿业、农业和技术领域开展了紧密合作。中国在智利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的投资,不仅推动了智利经济的多元化和现代化,还进一步提升了智利的整体经济实力。
此外,随着文化和技术交流的深入,如孔子学院的设立以及天文学和电信等领域的合作,不仅增进了中智两国的文化互鉴,还推动了技术创新,为智利社会发展和全球互联互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智合作的丰硕成果彰显了中国外交战略框架的优势。中国为智利等国家提供了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秩序的另一种选择,使得这些国家能够根据自身利益和优先发展事项制定发展战略。这一模式强调互惠互利、尊重主权以及务实合作,在经济、政治、外交、文化和技术领域取得了切实进展。
中智伙伴关系是一个让人信服的例子,表明中国模式的确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国家繁荣。中国通过提供一种强调不干涉内政、以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和集体福祉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秩序的进步之路。这一模式赋予各国对其发展进程的自主权,使其能够根据自身具体需求制定战略,并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参与全球伙伴关系。
智利与中国友好合作进一步展示出多元化发展模式的潜在优势。它凸显了中国模式在国际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这一模式不仅促进创新,还为各国提供了多种实现其发展目标的途径。在各国应对全球化复杂局面之时,中国提供的另一种发展路径,增强了各国追求自主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能力。
可以说,中智友好合作是国与国之间通过尊重双方国家主权、聚焦共同经济利益以及促进文化和技术交流而取得丰硕成果的成功典范。
(作者:胡安•巴勃罗•西姆斯,智利发展大学政府学院教授;Brice Tseen Fu Lee,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李昀祚,智利发展大学政府学院教授。)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