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spañol English 中 文
习语用典 学习时间
首页 >> 时事 >> 正文

走向封闭的美国,再次将矛头对准了中国,这次是生物领域 | 周新平

  ·   2024-09-13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周新平;时事
打印
纠错

  虽然美国国内企业一再反对,但美国众议院还是通过了《生物安全法案》。该法案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美国联邦机构与特定生物科技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对于特定生物科技公司,美国众议院着重点名了5家中国公司:华大基因、华大智造、华大智造的美国子公司完整基因公司、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

  该法案现已提交参议院,等到参议院通过后可递交美国总统拜登签署成为法律。如果最终签署的话,针对的绝对不只是这5家公司,会限制更多中国生物企业跟美国的生意。

  自2018年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以来,美国对中国的打压不断延伸,关税、人文交流、芯片、新能源汽车……现在又扩展到了生物领域。这也是今年美国议员们成功通过迫使字节跳动剥离TikTok的法案后,再次向中国企业挥起大棒。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美国政府这种粗暴违反国际自由贸易规则的行为表示了坚决反对。毛宁表示,美方应当放弃意识形态偏见,切实尊重市场原则和经贸规则,停止推进有关法案,停止滥用各种借口无理打压中国企业,为各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自我封闭的美国与更加开放的中国

  《生物安全法案》传递出的信号是,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中美角力的核心领域之一。但用出台法律限制打压对手的方式来维持美国的竞争力,只会加重美国的 “闭关锁国”。

  这几年美国一直在通过加征高关税、设置贸易壁垒、出台法律限制与别人的正常生意等等形式,筑起“小院高墙”,把自己封闭起来。针对华为、大疆和海康威视等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和产品进行打压;对中国企业研发的社交软件进行封杀等等。美国的“闭关锁国”是在全球市场经济背景下,缺乏公平竞争自信心的表现,面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感到不安,一味想用霸权维护自己的地位。此举损人不利己,对全球的经济合作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这种极端自私自利的做法表明,美国不是“负责任的大国”。

  与美国的自我封闭不同,崛起的中国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放。就在美国众议院通过《生物安全法案》的前一天,中国《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发布,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由31条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这就意味着,以后外资进入中国制造业投资,将没有任何与内资不同的限制。此外,中国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印发通知,明确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允许外商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独资医院。

  一个正走向封闭,一个越来越开放,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发展理念上,对全球的影响力发生着位移。

 

  应警惕美国给世界带来更大伤害

  美国曾经有过自我封闭的历史。20世纪上半叶,在同英德等工业强国的竞争中,处于工业化建设快速发展阶段的美国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1930年,美国根据《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大幅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导致世界贸易严重受阻。1932年,美国的平均进口关税率达到53.2%,引起加英法德等国的强烈反制——这个时候资本主义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时期:大萧条。大萧条始于美国,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

  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当时美国实施的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导致大萧条在规模上扩大和时间上蔓延的主要原因。以史为鉴,今天的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经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伤害,还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给全球经济带来更大伤害,很值得国际社会警惕。

  从美国国内看,美一些政客认为美正处于大国竞争时代,且将首要战略竞争者定义为中国。美方在这种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角度看待中美关系的态度下,鼓吹围堵打压中国成了所谓的“政治正确”,而全然不顾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历史教训。同时,美国受后疫情时代影响,以及高通胀的压力,为刺激经济增长和维持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对欧盟、日本等盟友也加征高额关税和设置贸易壁垒。美国这种两败俱伤的做法并不能有效解决自身问题,只会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合作才能共赢,美国应摒弃冷战零和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回到团结合作的轨道上来,与国际社会一道,多栽花少栽刺,这样才能确保自身的发展,以及世界的共同繁荣。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