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中国这十年 | 七彩云南——人与自然的和谐家园

《北京周报》记者 王海荣  ·   2022-09-14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中国这十年;云南;时事
打印
纠错

  每天清晨,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大山深处的石梯村都在阵阵清脆响亮的鸟鸣声中醒来。村民徐小龙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带上玉米面和虫子到附近的鸟类监测点喂鸟。这个掩映在茂密热带雨林中的山村是鸟儿的天堂。德宏州乡村振兴局的数据显示,该村的森林覆盖率超过90%,有400多种鸟,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鸟类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徐小龙的工作是“鸟导”,即带游客到野外去观鸟。石头村的珍稀鸟类吸引了鸟类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  

  在当地众多的鸟类中,最奇特的是犀鸟,因此周边地区被称为“犀鸟谷”。目前已知有五种犀鸟生活在中国,德宏州是唯一能找到所有这五种犀鸟的地方。自去年以来,它们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犀鸟不仅有着美丽的羽毛,还因其一夫一妻制的筑巢仪式而闻名。据专家介绍,对于大多数犀鸟家族的夫妻来说,在繁殖季节,雌鸟会住进树洞里,然后洞口被封住,只留下一个缝隙方便雄鸟把食物递进来。这种封巢行为是为了保护雌鸟和即将出生的幼鸟其免受捕食者的侵害。雌鸟会产下一到两枚蛋,然后孵大约40天。通常只有一只幼鸟能存活下来。雄鸟一直为母子提供食物,直到幼鸟长出羽毛并离开巢。确保观鸟人不打扰犀鸟也是徐小龙的重要工作。 

  今年7月,有生态摄影师在盈江县拍摄到双角犀鸟夫妇在树枝间跳跃、搜寻食物给幼鸟的画面。双角犀鸟生活在中国的云南、西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定为易危(VU)级物种。因为其在中国的数量非常稀少,这个画面被认为非常珍贵。 

  石梯村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例子。82日,中共德宏州委书记姜山在介绍该州近十年的发展状况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砍树人变护林员、猎鸟人变鸟导游”的生态保护“石梯经验”在全国得到复制推广。 

在云南省盈江县拍摄的一只雄犀鸟把食物递给树洞里的雌犀鸟。(新华社) 


石梯经验

  石梯村地处中缅交界处的偏远山区,过去经济不发达。就在大约十年前,运送到该村的货物必须由人扛马驮,而且村里没有自来水、电和电信服务。村民们曾刀耕火种,砍伐森林种植柠檬草等行为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这威胁到犀鸟和其它鸟类的栖息地。犀鸟体型较大,体长约1.2米,翼展约1.5米,寿命可达50年。它们食用大量的水果、昆虫和小蜥蜴,并且需要高大的树木筑巢。 

  村民们种植庄稼的收入微薄。德宏州乡村振兴局的资料显示,直至2016年,该村81363人中,一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自2015年盈江县政府为该村制定了精准扶贫计划之后几年时间,该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资助村民重建和翻修房屋;聘用一些贫困村民为护林员;开展林下种植、养殖的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发展以坚果、荔枝、咖啡豆为主的林下经济;并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政府还引导企业以产业帮扶、安置就业、技术培训、捐款捐物、助学、助医等多种形式结对帮扶石梯村,铺设了道路,修建了村卫生室、路灯、网络、垃圾处理池、饮水和排污管道等设施。 

  盈江县鼓励、引导和培训当地村民发展观鸟旅游,建鸟类监测点、从事导游、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让农民走上一条靠生态发家致富的路子。从那时起,徐小龙成了一名观鸟导游,他家也开办了民宿。他说,效益好的时候民宿一年能为他家带来4-5万的利润。今年6月,徐小龙在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的直播中分享了他家乡的故事。 

  据石梯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排忠华介绍,石梯村目前有农家客栈24间、40多个鸟类观测点,每年接待观鸟游客2万多人次。该村的人均纯收入也从2016年的不到2000元增长到目前的8000元。该村在2018年就已摆脱贫困。 

  曾经捕食鸟类的村民现在成了它们的守护者。“曾经有人潜入石梯捕鸟,结果被村民们主动扭送到派出所依法处理。”排忠华说。 

  而“石梯生态经验”也于去年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等评选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十佳公众参与典型案例。 


多姿多彩的自然界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在从愿景变为现实。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新闻发言人李国墅815在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时说。他说云南已经设立各类自然保护地362个,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1.8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9% 

  “云南既有海拔6700多米的雪域冰川,又有海拔几十米的热带河谷。气候立体多样,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云南省副省长王显刚828日在2022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简称“洱海论坛”)上介绍道。 

  近年来,云南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中之重,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当前,云南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生态环境更美了。”王显刚说。他介绍,全省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典型生态系统和重点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亚洲象、滇金丝猴、华盖木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去年,云南的15头亚洲象离开它们通常的栖息地,向北跋涉了数百公里,然后回归它们的故乡。他们在旅途中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当地人的帮助,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画面。 

  另外,85日在大理市召开的第三届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年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经过40多年的保护,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滇金丝猴种的个体数量从不足2000只增加至3800多只。  

  云南还人工栽培出成千上万棵曾濒临灭绝的名叫华盖木的大树。在云南首先被发现的华盖木在距今大约1.4亿年就在地球上生长。曾经在野外只找到52棵,被称为“植物大熊猫”。目前这种高大挺拔的树已经脱离濒危的状态。 

  生活在云南的绿孔雀是唯一的原产于中国的孔雀品种,目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动物。人工繁育绿孔雀的工作近年也取得进展。据《人民日报》报道,20211月,云南省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通过人工孵化方式成功孵化出6只纯种绿孔雀。另外,绿孔雀在野外的种群数量也从2017年的不足500只增长到2021年的约600只。 

 

守护蓝天碧水

  云南不仅保护了珍稀物种,更提高了整体生态环境。王显刚介绍说,全省州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连续六年超过98%,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2021年,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升到89.6%,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3%,出境、出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洱海、滇池等“高原明珠”益发光彩夺目。 

  另外,云南的绿色能源在总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占比也比较高。南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卢文祥822日在关于云南绿色能源的发布会上说,在2019年起,能源产业已跃升为该省第一支柱产业。全省绿色发电量占比约9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2%以上,均在全国领先。卢文祥称,近十年,云南有12座大型水电站投产;目前全国排前10位的水电站,云南有7座(全部或部分位于云南),包括白鹤滩和溪洛渡等水电站。全省全部清洁发电量的一半通过西电东送项目输送到东部地区,减少东部地区标煤消耗近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近10亿吨。 

位于云南和四川省交界处的长江上游金沙江上的白鹤滩水电站。(新华社)

  云南的生态保护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经济效益。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国良介绍,近十年,云南的旅游总人次从2012年的2.01亿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8.07亿人次,年均增长22.0%;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30.6%。今年1-7月,全省接待游客4.3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56.8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3.2%80.0%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