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苏伯民:要把文物保护工作做好

《北京周报》记者 陶幸  ·   2022-03-06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全国两会;人大;时事
打印
纠错

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中国日报》 孙威威摄)

  长期从事文物保护专业研究的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向《北京周报》形容自己是“文物医生”。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苏伯民连续几年提出设立文物保护基础科学研究方向、将文物保护认定为独立学科、加大对文物数字化技术的创新研究等诸多建议。 

  今年我还是继续建议文物保护列为国家重点的独立学科。苏伯民表示,如果能获得国家批准,将有利于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文物保护行业的发展进步,把我们国家优秀的文化遗产保护得更好。 

  苏伯民认为,无论是文物事业还是文化遗产保护,都将有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的发展时期。要把文物工作做好,特别是把文物保护工作做好,需要大量的专业的人才,以及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科学研究。 

  苏伯民建议依托敦煌研究院,联合一些已经有基础的科研单位,成立文物保护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国家层面建立首个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可以重点开展有关文物保护的一些基础研究。”他说道。例如,从价值认知的技术、文物保护的劣化机理、文物保护的材料、修复技术、预防性保护等等这方面建立。 

  今年是苏伯民在莫高窟工作的第30个年头,作为敦煌研究院院长,他致力于敦煌文化的传播。 

  “文物的价值是具有持久性的,有历史和科学等方面的价值,也有过去和现在的价值,需要我们去深度学习和了解。”苏伯民说道,“当前国潮文化兴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传统文化,也证明了我们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持久力。” 

  为了能够在保护敦煌石窟的同时,也能更好的宣传敦煌文化,敦煌研究院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敦煌壁画的数字化的有关技术的研究。 

  “经过这么多年不断的探索,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石窟壁画数字化的关联技术和采集的方法,也获得了非常好的结果。”苏伯民说,“我们采用新媒体的方式将壁画‘活化’起来,做好敦煌的当代的文化建设,满足大众的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到目前为止,敦煌研究院已经完成了莫高窟260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