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

《北京周报》记者 梁宵 李青  ·   2021-10-12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COP15;生物多样性;时事
打印
纠错

  “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在1012日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重申中国将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 

  作为本次大会的东道主,中国于2020年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那么,实现“双碳”目标,同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存在着怎么的关系呢? 

  独立咨询机构商道纵横总经理郭沛源在接受《北京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双碳”目标背后隐含的话题是气候变化。如果人类不能妥善应对气候变化,那么无论是极端天气事件增加还是荒漠化加剧,最终都会影响到生物的栖息地,从而损害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如果生物多样性能够得到有效地保护,也就意味着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数量和面积的增多,这样对于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也大有裨益,也能够帮助中国和世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气候危机之所以被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对人类栖息地、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致命冲击。”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周晋峰对《北京周报》说。 

  以海洋生态系统为例,如果气候变化造成了地表的平均气温上升了1度,人类对这1度的温差也许并没有太直观的感受。但是,这1度的上升对于珊瑚而言,可能就是致命的。珊瑚礁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为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场所,同时也被认为是非常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如果海水水温超过一定范围,珊瑚就会抛弃虫黄藻,恢复成白色,如果虫黄藻不再回来,珊瑚就会死去,严重时会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平衡,伴之生存的海洋生物也会大量死亡。 

  “所以气候危机的本质就是生物多样性危机。”周晋峰说。在他看来,目前在中国仍然存在用“单一思维”思考危机解决之策的情况。“为了实现减碳目标,有的地方大量营造人工纯林,但却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功能减弱。”他说,“我们绝对不可以单一地为实现固碳目标去简单地种树,因为大自然的生物栖息地是非常有限的。”对此,他建议,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还是物种灭绝的危机时,都需要将不同的情况相结合,形成应对措施,这样才能产生“1+1大于2”的协同效应。 

  在谈到企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社会责任时,郭沛源表示,企业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可以转换成企业与自然资本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依赖自然资源,比如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这些都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本。 

  “从这个角度看,就可以延伸出企业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我认为首先企业家需要认清这种关系。然后,找到一种方法维护生物多样性,从而让自然资本生生不息,同时企业的业务也能够积极增长。此外,还要把这种理念传递给顾客或消费者,让更多民众了解并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郭沛源表示。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