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什么是“碳中和”?中方承诺碳中和VS白宫“我不认为科学懂这个问题”

《北京周报》评论员 刘云云  ·   2020-10-21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碳中和;气候变化;时事
打印
纠错

  10月19日,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文章称,中国提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是“改变世界”(a game changer)的一件大事,并期待中国在明年3月份出台具体的实现路径。

  除了一些业内人士,不少国人可能还不太了解什么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通过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排放量,或者通过节能减排等形式直接减少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

  据路透社报道,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Petteri Taalas)10月13日在日内瓦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也应该跟随中国和欧盟,制定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习近平主席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然而,就在习主席提出中国碳中和目标之前一个小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还大肆攻击中国是个“污染猖獗”的国家。特朗普说,有很多人攻击美国优异的环境,却对中国猖獗的污染熟视无睹。

  但是,特朗普总统故意略去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过去两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发展完全是靠煤炭和石油驱动的,正是它们无限制的碳排放造成了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气候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当时,根本没有碳排放这一说法,更别提气候变暖问题了。法国《欧洲时报》称,即便在今天,占世界人口约22%的发达国家仍消耗着全球70%以上的能源,排放50%以上的温室气体。

  本届美国政府认为气候变化是个“大骗局”。2017年,美国宣布退出了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的《巴黎协定》。然而,根据加州官方10月4日的消息,2020年加州山火已烧毁创历史纪录的400万英亩(约1.6万平方公里)土地,导致31人死亡。山火产生的烟雾向四周扩散,旧金山地区天空被染成橙色,仿佛进入科幻电影中的 “未来世界”。尽管如此,特朗普总统在视察时还坚称“我不认为科学能解释这个现象”(I don’t think science knows)。

被山火延误笼罩的旧金山(新华社记者 吴晓凌摄)

  不可否认,中国目前确实是世界上碳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但同时,中国也是世界工厂,中国的出口占到了经济总量的20%。也就是说,如果把这个数字放到气候变化框架下衡量,中国有20%的碳排放,实际上是为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排放的。世界各国享受了来自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而碳足迹却留在了中国。

  美国总统特朗普说,如果美国还在巴黎气候协定里,“将会导致数以百万计的美国家庭陷入贫困和失业”。

  难道中国不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吗?

  中国清醒地认识到,低碳化是一个艰辛、昂贵的过程。对中国而言,净零排放最大的挑战,还不是巨额的投资以及新能源的使用,而是随之而来的社会变革。煤炭产量减半或者取消会导致百万个煤炭工人失业,会影响多个煤炭大省的财政收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煤炭行业从业人员有300多万。为了实现净零排放,煤炭在能源中的比重要大幅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从业人员的大幅减少。

  但是中国总是会辩证的看待问题。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说,汉语里的“危机”包涵了两个字—一个代表危险,一个代表机会;身处危机之中,要知晓危险,同时也要看到机会。(The Chinese use two brush strokes to write the word “crisis”: One stands for danger; the other for opportunity. In a crisis, be aware of the danger, but recognize the opportunity.” )

  中国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中国从净零排放这个“危机”中看到了产业转型发展升级的“商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清洁能源技术的领军者,尤其是在太阳能板和风力涡轮机领域。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和电动公交车的制造者。9月29日,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期对人民网记者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全球市场已处于领先地位,相比燃油车领域领先很多。

工作人员检查接入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光伏电站的运行情况(新华社记者 徐昱摄)

  10月12日,清华大学一份题为《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的最新研究报告被众多外国媒体—包括《自然》杂志—认为是中国实现净零排放的第一份路线评估报告。该报告显示,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减排将远超发达国家2050年碳中和。因为欧、美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50至70年过渡期,而中国只有30年。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未来40年内完成从碳达峰到净零排放的转型,非常不易,需要全社会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解振华表示,我国的低碳发展转型还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制造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产品能耗物耗高,增加值率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艰巨;二是煤炭消费占比较高,仍超过50%,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30%,能源结构优化任务艰巨;三是单位GDP的能耗仍然较高,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发达国家的2到3倍,建立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任务艰巨。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