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王毅访欧,“后疫情时代”中欧关系可期

张蓓  ·   2020-09-03  ·   来源:中国网
标签:中欧关系;王毅;时事
打印
纠错

  8月25日至9月1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访问欧洲,这也是新冠疫情之后中国外长的首次出访。此次王毅共访问了五个欧洲国家,既包括欧盟国家,也有非欧盟成员国,既有德、法、意等欧洲大国,也有荷兰、挪威等有地区影响力的重要国家,与各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会面,出席了多场公开活动,与欧洲媒体、智库密切互动,受到欧洲各界广泛关注。

  此次访问对于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外交有着重要的指向性意义。线下外交“复工复产”甫一开启,外长首访就选在欧洲,说明了欧洲在中国外交中的份量。而从此次访问行程的精心设计和传达的信息也可看出,中方带着满满诚意和准备而去,带着与欧方加大沟通、解决问题、提升关系的期望而去。

  新冠疫情对国际政治经济和国际格局造成了极大影响,而中欧关系也受到了一些干扰。

  首先是欧洲对华的“认知赤字”、部分媒体片面甚至不实报道以及一些长期存在的偏见和误解扭曲了中欧互相帮助、携手抗疫的事实。某些时候,中方的投桃报李被歪曲成 “口罩外交”和“别有用心”。

  其次是面对疫情这一突如其来的巨大冲击,欧方在反思疫情冲击的同时也出现了非理性、政治化、寻找替罪羊的冲动。一时间关于中欧是“体制性竞争对手”的说法在欧洲又甚嚣尘上,一些欧洲媒体和学者甚至鼓吹借疫情“重设”对华关系。

  最后,疫情激化了美国一部分政治势力对中国的偏见和仇视,试图将中美关系推向所谓“新冷战”的招数更多、力度更大,也从侧面给欧洲制造了压力。

  此次访问对上述问题做出了有针对性的回应。王毅在谈到访问目的时,特别指出“中方不会忘记欧洲在中国疫情严重时伸出援手,更不会在欧洲同样陷入困境时袖手旁观”,强调中欧要继续携手抗疫。在与挪威外交大臣共同会见记者时,有力地回击了“病毒起源说”和“中国责任论”。王毅特别强调“中欧是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巧妙否定了欧盟文件中“体制性竞争对手”的表述,以正视听。

  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回答现场观众提问时,王毅指出当前中美关系问题的根源,鲜明表态中方反对冷战和脱钩,表达与美方共同构建协调、合作、稳定的中美关系的意愿,表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冷静、理智和担当。相信这些有针对性的表态和面对面沟通,能改变疫情以来欧洲一些人士对中国的误读和误解,缓解欧洲对中欧关系、中美关系走向的焦虑。

  此次访问也点明了下一阶段中欧关系努力的方向。

  首先是进一步做好疫情相关工作。除了推进疫苗和药物合作之外,中欧也需在推动疫后经济复苏上携手共进,有序推动中欧恢复人员货物流通、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化合作。

  其次是推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合作。近年来欧盟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领域动作不断,除了几项雄心勃勃的“新政”之外,也试图通过此次抗疫复苏基金来引导相关业态发展。在绿色和数字领域中欧各有优势也各有短板。中欧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的产业、技术、市场、标准方面均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最后是将中欧对于多边主义的共识转化为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行动方案。中欧对于多边主义的共识已日渐成为中欧关系的关键纽带,也因国际政治生态近年来饱受单边主义、冷战思维、强权政治毒化而显得弥足珍贵。这不仅是中欧这对伙伴关系的灵魂所在,也是稳定的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的重要担保。未来一段时间,中欧将在气变、生物多样性、国际多边组织改革等议题上有诸多合作项目,也需尽可能地将中欧对多边主义的共识转化为更多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为经济、军控和核裁军、气候变化等与人类未来休戚相关的全球治理问题上贡献力量。

  中国对中欧关系的理解和期待始终是互相成就,而非零和博弈。此次访问展示了中方对共识与合作的追求。相信“后疫情时代”,中欧作为维护全球和平稳定的两大力量、对全球发展与繁荣至关重要的两大市场、和而不同的两大文明,将更加稳健成熟,迈向更高水平。(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