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奕琛 · 2019-09-19 · 来源:中国网 |
标签:中俄关系;李克强;时事 | 打印
| 纠错 |
金秋九月,李克强总理再次访问俄罗斯,并在“北方首都”圣彼得堡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举行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此次会晤正值中俄建交70周年。中俄关系在变迁的国际形势中迎来历史最好时期,开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时代。李克强总理此访恰逢其时,其丰硕成果必将推动中俄关系扬帆远航。
首先,总理会晤见证中俄关系机制化水平日臻完善。
中俄关系的深入发展伴随着两国高层的密切交往和各层级对话的充分展开。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始于1996年,是中国对外交往中最早建立的合作机制之一,更是落实两国元首共识的重要平台。元首会晤为中俄关系的发展指明方向,总理会晤则把握双边合作的各个领域。
在总理会晤框架下,两国建立了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人文合作委员会、能源合作委员会、投资合作委员会、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等5个副总理级委员会,以及合作分委会和工作小组,涉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媒体、电影、档案、青年等具体领域。各层级富有成效的工作保障中俄关系全面健康发展。
第二,总理会晤推动中俄务实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年复一年,总理会晤签署的一项项合作协议逐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经贸方面,中国连续九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18年,中俄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两国将携手向更高目标迈进,到2024年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2000亿美元。
能源方面,俄罗斯连续三年为中国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中企深入参与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还将与俄合作开发北极液化天然气。今年年底,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将如期开始对华供气,将“世纪协议”变成现实。
基础设施方面,中俄同江铁路桥、黑河公路桥顺利合拢,年内有望正式通车,首次通过陆路将两国联系在一起。今年总理会晤同样见证了十余份合作协议的签署。
除传统投资、贸易、农业、能源等领域外,还涉及高科技、卫星导航、航空航天、通信技术、数字经济等新疆域。2020-2021年双方将互办中俄科技创新年。这将大幅提升两国的高科技和创新领域合作水平。
第三,总理会晤系牢两国精神纽带。
近年来,得益于中俄人文合作的积极推进,两国人民交往日趋频繁,双边关系的社会基础越来越稳固。2016年以来,中国游客数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4%。中国稳居俄罗斯旅游客源国首位。
教育领域,两国包括短期教育项目在内的留学生总数已超9万人,距离10万人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中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正在蓬勃展开。哈尔滨工业大学将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将在哈尔滨共同建立中俄哈工大—圣彼得堡大学联合校园。青年创业和创新领域,中俄青年企业孵化器项目正式启动3年来已扩展至24个城市。两国将继续保持紧密的人文交流,加深相互理解,夯实中俄关系的民意基础。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持续变化,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加剧。中俄共同面临外部干扰,共同遭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挑战。但两国合作并未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负面影响,始终保持稳定运行,不仅造福两国人民,同时有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两国在此次总理会晤的联合声明中再次重申,中俄将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继续维护多边主义原则,坚持多边贸易体制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共同提升经济的稳定性和包容性。中俄联合声明在世界舞台再次发出中俄声音,体现了两国的大国担当。
建交70年来,中俄两国走过不凡岁月,最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两国将凝聚共识,深化利益交融,共同推动中俄合作在更广阔的空间开花结果。(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