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鹏 · 2017-01-09 · 来源:中国网 |
标签:美国;特朗普;时事 | 打印
| 纠错 |
近日,在当选总统特朗普的强硬施压下,福特汽车取消墨西哥投资计划,并斥资7亿美元在密西根州新建工厂,创造就业岗位800个。此举被认为是继去年12月Carrier空调制造商屈服政治压力、取消赴墨投资并在印第安纳州新建工厂后,特朗普的又一次重大政治胜利。事实上,早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就宣称对美企业的离岸行为征收35%重税,对将工作机会留在美国内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虽然,特朗普取得个案胜利,但“胡萝卜和大棒”的做法难获成功。
干预行为违背“自由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是世界经济前行的主要动力。企业可以通过全球供应链布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长久以来,美国政府崇倡“自由市场”,通过不断完善法律和规则,引导制造业参与全球竞争,而非干预微观企业经营行为。当前特朗普干预企业生产决策的做法,将割裂美国与他国的国际分工合作,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增加经济运行风险,更让向全球兜售美国版“市场经济”的自由主义者蒙羞。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卡洛琳•弗洛恩德称,特朗普的干预行为或成为常态,将严重削弱美企的生存能力和全球市场竞争力。经济学家罗伯特•劳伦斯指出,特朗普的产业政策,使美国经济体系根基发生危险变化,正从以“规则为基础”转向“特定交易为基础”。
特朗普下错“药方”。据美国劳工部统计,2000年2015年制造业就业人数从1846.9万下降至1231.8万,16年间萎缩615万个就业岗位。全球化、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等均对美国制造业的就业产生冲击。当“蓝领”工人离岗后,因缺乏良好的职业和技能培训,很难进入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只能从事更低薪酬的劳动。长期而言,工人不仅丧失了劳动技能,社会贫富差距也被拉大。因此,特朗普需要做的是加强社会教育和培训投入,提升劳动者技能和在全球化竞争中的适应力,并加大社会安全网的构筑,进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以强制形式促进一些制造企业回流,特朗普仅是在做表面文章,无法真正逆转制造业就业岗位长期下滑的颓势。
成本劣势难弥合。美国人均工资远高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用工成本高企。仅以Carrier公司为例,据美国印第安纳州鲍尔州立大学经济系教授希克斯估算,该公司在美国的平均工人成本约每小时30美元,在墨西哥则是每小时3美元,差距甚大。税收优惠难以弥补用工成本。特朗普政治施压的做法,正给美经济带来双重打击。一方面,拖累美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制造商屈于特朗普政治压力留在美国内,但成本高企将严重挤压利率空间,研发投入必然减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拖累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事实上,2006-2015年美私人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仅为0.3%,远低于1993-2005年的1.7%,是美经济陷入平庸增长的重要原因。特朗普的制造业政策,将进一步恶化该形势,不利于技术进步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另方面,将引发工会组织强烈反弹。企业缓解利润空间被压缩的另一方法是降低在美工人工资,但必然引发工会组织的强烈不满。近日,劳联产联主席理查德•特鲁克玛在《纽约时报》撰文称,如果特朗普的将工作保留在美国的战略是依靠打败工会、保持低工资,他注定会失败,并会破坏美国民主的基础。可见,未来企业将不得不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资金用于和工会谈判,影响日常生产经营。
加剧政府不必要的负担。一是增加债务负担。特朗普计划将企业所得税从35%降至15%,并对将工作岗位留在美境内的企业施行特定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是美政府主要收入之一,大幅减税必然导致短期债务增加。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已突破19.8万亿美元,此举将令美严峻的债务形势雪上加霜。二是政府或陷入被动。仅以Carrier公司为例,印第安纳州承诺未来10年间对其每年减税70万美元。如果其他企业寻求特殊减税优惠,很可能以把就业岗位转移海外为砝码,要求政府妥协。“连锁反应”或让特朗普政府应接不暇。此外,回流的美制造企业,一旦出现经营困难,美政府难辞其咎,甚至被迫采取救助措施。
综上可见,特朗普竞选时重塑美国制造业的承诺,说易行难。违背传统经济规律的“胡罗卜和大棒”政策,即便能得“一隅一地”,但恐难实现制造业回流潮。(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经济室助理研究员、博士)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