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聚焦“非典型”美国大选

安刚  ·   2016-11-08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美国大选;中美关系;时事
打印
纠错

  2016年美国大选已经进入最后的决选阶段。此次选举具有议题分散、两党总统候选人均不受欢迎、民粹影响大等特点,是一次“非典型”的选举。 

  目前的选情开始对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明显有利,对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明显不利。 

  1010日公布的NBC新闻和《华尔街日报》针对包括自由党派候选人约翰逊(Gary Johnson)和绿党候选人斯坦(Jill Stein)在内的四人竞选情况的民意调查显示,希拉里的个人支持率为46%,特朗普为35%,希拉里领先了特朗普11个百分点。另外两人约翰逊的支持率为9%,斯坦的支持率为2%。而在这两个机构只针对希拉里和特朗普的两人竞选情况看,希拉里和特朗普的支持率分别为52%38%,希拉里领先了14个百分点。 

  美国专业化的民调经验表明,当两党主要候选人各自民意支持度正负差距在三至四个百分点以内时,属于“正常误差”,意味着两人民意支持度相差无几,势均力敌。但当个人支持率差距扩大到九个百分点以上时,则比较清晰地反映了选民的偏好,也说明共和党内很不正常,预示着“战略投票”现象(即共和党内有不少人极度反感特朗普,将为阻止他上台转投民主党阵营的票)将影响选情。 

  美国并非普选直接产生国家最高领导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选举人团制度。简单话讲,以一州为一个选举人团单位,选民直接投票选总统,然后根据“赢者独得”的原则,在该州赢得过半普选票的候选人获得州内所有选举人票,各州选举人票之和即为该候选人最终获得的总选举人票。总选举人票超过半数,即270张,即当选总统。截止目前,美国国内几乎所有基于各州民调和专业分析模型所产生的选举人票预测都显示,希拉里代表的民主党有望得到340张左右的选举人票。 

  在选举人团制度之下,在民主、共和两党各自优势均不明显的几个“摇摆州,选民作何选择对最终结果十分重要,历来是两党候选人极力争取的。目前情况看,本次美国大选有六个摇摆州---佛罗里达、俄亥俄、北卡罗来纳、内华达、艾奥瓦、亚利桑纳,总共85张选举人票。如果特朗普同时拿下北卡、俄亥俄、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才有胜选希望,这难度很大。 

  NBC/WSJ/Marist1014日公布的地方州民调显示,在这个几个州里,特朗普能和希拉里势均力敌的只有俄亥俄,特朗普以一个百分点领先希拉里。而在北卡进行两人民调显示,希拉里支持率为45%,特朗普为41% 

  本次大选可以说是一次“互联网”选举。两党候选人都极力利用互联网工具调动民众支持,希拉里阵营从民主党的精英党背景出发更多使用手机APP与选民互动,特朗普则面向中低层民众更多使用推特。互联网入口登记的宽松性和民粹情绪在网络空间的特别活跃,决定了互联网民调的可信性存在较大问题。如单在推特使用者当中进行民调,特朗普相对于希拉里的支持度优势可能在30%以上。 


“烂苹果”与“烂橘子”之间的选择 

  从支持者分布看,希拉里在精英阶层、少数族裔、女性和平权主义者当中拥有更多支持者。特朗普则具备民粹煽动力、“变革”蛊惑力,在白人和黑人中下层当中支持者众多。特朗普的反穆斯林色彩和对收紧移民政策的鼓吹对其选情是“双刃剑”,一方面在低收入群体当中给自己培养了“死忠粉”,一方面在移民后代和少数族裔适龄人口中播下了反对他的种子,加剧了美国社会的撕裂。从某种意义上讲,本次大选是选民在维持精英统治现状和不惜一切求变革之间做选择。 

  本来,在7月中旬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后、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以及希拉里在纽约出席911事件15周年纪念活动时生病的事件发生后,特朗普曾经取得了民意支持度的领先优势,但有利条件没保持多久便被反超。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民主党领袖、精英齐出为希拉里站台造势,取得了一定效果;第二,特朗普性骚扰言论丑闻爆发,也拒绝提交缴税记录,令其被动,而希拉里背负的“邮件门”丑闻和身体健康度质疑仍未对其竞选处境造成颠覆性的冲击;第三,在926日、109日、1019日三场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中,希拉里凭其对政策的熟悉和沉稳的风格略占上风,特朗普则只因其竞选搭档、有茶党背景的现任印第安纳州州长麦克·彭斯在104日副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中的出色表现扳回一局。 

  从初选延绵至今,本次大选的一个基本特点显露无遗,那就是,两个主要候选人都在对方和己方阵营里是“史上最不受欢迎的人”,对一些选民来说是“烂苹果”与“烂橘子”之间的选择。选战揭幕以来,双方都忙于造势、相互攻讦和在各种丑闻、不利传言中洗清自己,没有足够的空间展现清晰的执政理念和思路,使得选举显得异常混乱,引发了美国内外对这个国家民主制度虚伪性的嘲讽和两党政治有效性的质疑。 

  继10月初媒体披露特朗普不尊重女性言论的视频、音频事件发生后,1012日又有两名女性直面媒体指证特朗普曾对她们实施性骚扰行为。这一系列丑闻对特朗普竞选活动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至少使其陷入被动难以自拔。2016大选议题分散的特点本是聚焦不平等的特朗普竞选策略可以利用的,但现在公众关注和政治辩论的焦点开始向女性议题集中,对特朗普不利。 

  受特朗普在移民、美国同盟政策等问题上的激进言论影响,美国精英群体反特朗普情绪高涨,不仅主流媒体、智库和外交界一边倒地批评他,危机还延烧到共和党内部。性骚扰丑闻雪上加霜。目前已有18%曾公开明确支持特朗普的共和党要人撤消了对他的背书,至少20%的共和党基层选民在民调中表示要重新考虑支持意向。不过,即使特朗普败选,基于贫富分化、阶层固化和人口结构变化而产生的“特朗普现象”不会消失,还会继续缠绕美国政治生态。 

  希拉里的身体状况一度成为她选战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即便在经过休整后重新容光焕发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也仍不能消除人们对她将来履职能力、政治诚信度以及竞选团队组织和公关能力的质疑。尽管政治经验丰富、个人履历华丽,希拉里此次竞选赶上了美国乃至整个西方范围内的反建制、反政客、反政治正确浪潮,即使这能够触发未来美国领导层对国家治理和外交政策的反思和调整,也不会给即将领导它的那个人留下多少可以真正创造改变的空间。 

  随着118日投票日的临近,不排除两个阵营继续互撕,抛出更多、更大的“黑天鹅式”丑闻。希拉里现已68岁,有预测指,即使她成功当选,连干两届的可能也不大,四年后的机会将属于共和党。无论本次大选结果如何,共和党自身的改革重组势在必行,改革大致会在基层选拔制度和政党理念调整方面展开,“新共和党”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与总统选举同时,将举行国会众议院全部435个席位和参议院33个议席的改选,从而产生第115届国会。目前,共和党在众参两院均掌握着多数议席。新一届国会产生了,民主党有望夺回参院控制权,拿下众院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但美国政治钟摆移动的规律表明,即便民主党两院皆控,也将是非常短暂的,“政治极化”影响美国行政效能的局面不大可能有实质性缓解。 

 

对中美关系走向有何影响?

  从迄已进行的政策辩论内容中可以预见,有鉴于美国经济复苏势头仍不稳固,在国际上总体实体下降的趋势仍未扭转,无论谁当选,新一届美国政府执政初期都将聚焦创造就业、改善民生、推进税收和移民政策改革等国内议程,对外不大可能立即锋芒毕露,对华政策将延续对话接触与防范遏制并重的两手。 

  但正是由于中国崛起和美国相对收缩这两大趋势相遇,中美相互结构性矛盾重新突出起来的现象不会消退,反而会进一步加强。加上美国大选等国内政治因素形成的变量加剧了中美关系的“漂流”特征,美国新一届政府对华强硬的一面可能会有所发展,在经济上的对华竞争意识将表现得更加直接。 

  传统上讲,美国的军事安全战略具有跨选举的惯性。除非中东、欧洲一线发生重大转折性事件,美军事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的趋势不大可能因白宫易主而发生逆转。如希拉里当选,“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会以较强势的姿态和专业的办法得到系统性深化。 

  特朗普在竞选活动中围绕对外政策宣扬“美国优先”、“本土优先”意识,同时强调如根本国家利益在海外受挑战美应“毫不迟疑地出手”,这种将孤立主义与冒险主义混和在一起的外交价值在国际上引起广泛担忧。关于对华关系,特朗普主要围绕经贸摩擦、货币政策做文章,扬言宣布中国为主要汇率操纵国,但这更多是种竞选噱头。如其当选,美国对华政策的实利主义色彩将会更加明显。 

  一个稳定、建设性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和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也是改革、深化全球治理的需要。美国新政府就职之年,中美关系进入一个高度敏感的新周期,对各自国内政治的关照和强调将更直接地作用于双方互动,积极沟通、平稳过渡、锁定合作、避免误判和意外便成为这个阶段双方处理彼此关系的优先任务。(作者系盘古智库学者,《北京周报》特约评论员)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