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报》记者 梁宵 · 2016-10-15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标签:承德;马拉松;时事 | 打印
| 纠错 |
“2016中国·承德国际马拉松赛”正式开赛,选手们正在比赛中奔跑。(《北京周报》记者 魏尧摄)
10月15日上午8时,“2016中国·承德国际马拉松赛”正式开赛。本届国际马拉松赛以“生态承德 绿色承马”为主题,由中国田径协会、承德市人民政府主办。经过激烈的角逐,埃塞俄比亚选手包揽了男女子组全程马拉松冠军,中国选手荆海峰获得了全马男子组第四的好成绩。
这是承德这座中国北方著名皇家避暑圣地第二次举办马拉松比赛,和上届只设置半程马拉松赛相比,本届国际马拉松赛共分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和迷你马拉松(5公里)三个组别,吸引了埃塞俄比亚、乌干达、俄罗斯、肯尼亚、蒙古等8个国家和国内30个省、市选手报名,总计1万名顶级职业选手和业余跑者参赛,世界冠军及北京马拉松赛三连冠得主孙英杰、极限马拉松冠军陈盆滨、马拉松健将李伟、著名导演郭靖宇等领跑本次赛事。
赛事起点设置在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俗称“小布达拉宫”的普陀宗乘之庙前,途径宏伟的皇家寺庙群和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沿武烈河景观带一路向南,最后到达承德高新区奥体中心体育场,一路演绎由古到今的穿越之旅。
一大早赶过来参加比赛的宫全力医生,是承德本地人。作为承德马拉松协会的会员,宫大夫告诉《北京周报》记者,他们协会这次有240余人报名参加了本次比赛。“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程马拉松比赛,虽然经常训练,但是由于工作太忙,很少有时间去外地参加比赛,这次能在家门口参赛太好了。”
和第一次“主场作战”的宫大夫不同,来自北京房山选手的黄育锋已经连续两年参加北京马拉松和天津马拉松了,他的成绩是3小时20分钟以内。黄先生告诉《北京周报》记者,自己一向重视锻炼,每天都会坚持跑步10公里。
尽管比赛当天天气状况并不是很好,但这并没有影响承德人民的热情。沿途,有数万名市民赶来为比赛选手加油呐喊。承德秀荣广场舞队的16位女士,早上4点便出发了,早早赶到了比赛主会场。她们打算在现场表演一段广场舞,展示承德人的风采。“我们打算在这看一整天。”广场舞队的队长告诉记者。
为提高赛事水平,加强服务保障,承德市还组建了“小青橙”青年志愿者服务队,2000余名志愿者在比赛现场提供物料补给、翻译咨询、交通指引、安保环卫等各类服务;交通方面,承德市提前向市民公布交通指引信息,重要路口增派执勤警力,疏导交通分流车辆,确保赛道安全;医疗方面,成立医生跑团,配速前行,确保在最短时间内为选手提供医疗服务;补给方面,从15km处开始提供食品能量补给,保障参赛者后半程的能量更充沛,解除了跑者们的后顾之忧。
承德市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大三学生刘晓慧和班里的五名同学一起成为了赛事的志愿者。“真的,蛮不容易的,一个班只给五个名额,稍微报名晚一点就报不上了。这种活动对我们在校学生特别有意义,能增强我们的社会经验,如果明年还有这种活动的话我一定还会参加。”刘晓慧对记者说。
承德市体育局局长张树国说:“为把承德马拉松打造成一场高水平的顶级赛事,我们全市上下齐心合力,共同为赛事开展提供支持保障,安保、医疗、补给、线路、交通等方位全面升级,让参赛选手全程享受极致体验与优质服务。”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