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荣 · 2016-09-01 · 来源:人民中国 |
标签:南海;日本;时事 | 打印
| 纠错 |
南海问题在所谓的仲裁结果出来之后,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中国不参加、不接受这个仲裁结果,我很理解。1995年8月10日中菲两国关于南海等问题的联合声明上写明“双方承诺循序渐进地进行合作,最终谈判解决双方争议”,之后双方多次重申遵守该联合声明。外交协议“承诺”“最终谈判解决”,这在国际关系上是有拘束力的。可是菲方放弃谈判,单方面提出“仲裁”。而中国早在2006年,就根据《海洋法公约》第298条规定声明,对于涉及主权、领海等争端不接受任何强制争端解决程序,事实上联合国安理会5大常任理事国中,美国未加入公约,其他4国都做了同样表态。而菲律宾提请仲裁事项的实质就是南海部分岛礁的领土主权问题。
这次仲裁结果,根本无助于解决南海争端,中国武汉大学副教授黄伟指出,还“为新的冲突埋下种子”。 目前南太平洋、印度洋等地有不少小岛屿国家,面积狭小,如果按照临时仲裁庭的逻辑,这些岛屿都被认定为“岩礁”,不能产生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将是对其生存的致命打击。
归根结底,不能在历史事实、国际法上真正站住脚的“裁决”,不会有生命力和普遍意义。本文想从历史和国际法的角度,对日本与南海问题的关系作一考察,这将有利于认识当前问题的本质。
作为一个长期在日本的大学任教的华人教授,我对于日本与南海的关系一直关注。迄今为止,有关研究引用的资料大都来自于台湾等外界,属于间接资料,我则从日本历史文献里找到了不少直接资料,有一些新发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开始向东南亚积极扩张,日本海军方面主张采取与侵占钓鱼岛同样办法,即声称日本人最先发现并开发南海诸岛。而日本外务省认为“日本先占”一说毕竟强词夺理,证据不足,搜集一系列史料旁证之后,日本政府内部协调了立场,决定以承认南海诸岛历来属于中国、并否定法国有先占权的方式来牵制同样在南海谋求扩张的法国,并为日本占领南海诸岛张本。
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所藏1929年召开第56届帝国议会时使用的说明参考资料中,有一份题为“关于国人(日本人)在西沙群岛收集鸟粪一事”的文件,其中写道,“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东南约140里、北纬十六七度的南海上。由大小二十余个岛屿构成,多为珊瑚礁。根据支那(当时日本对中国的称呼,以下同)方面调查,该岛因海鸟栖息主要出产鸟粪,还有鱼类贝类。岛上没有常住居民,只有在渔期外出打渔的二三十艘渔船和数百名渔夫。大正十年(1921年)一个名为何瑞年的中国人凭借对孙中山革命的支持取得了在西沙群岛的利权,设立西沙岛开发公司。一个叫梁国之的中国人作为出资方代表为该公司提供资金,双方签订了共同经营契约。而实际上,资金来自日本,是由居住在台湾高雄的名叫平田末治的人提供的。”
这段叙述显示,当时的日本想染指西沙群岛,却又知道该群岛在中国管辖之下,所以不得不借用中国人名义进入,这证明了日本当时完全承认西沙群岛主权属于中国的立场。
1933年,传来法国侵占中国南沙“九小岛”的消息。我找到1933年7月21日《读卖新闻》,题为“法国占领岛屿军事能力有限--来自长冈大使的报告”,其中披露,在法国侵占并宣布对南沙群岛主权后,日本驻法大使长冈根据指示做了调查后向外务省报告称,日本人自1925年以来就在中业岛上勘探银矿,那里还有中国人早就居住的痕迹。而在法国侵占的另一个岛(经考证,应为双子群礁)上则一直居住过来自海南岛的中国人。
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馆藏的一份“关于各国地理关系杂件”中记载,时任日本驻广东总领事代理须磨弥吉郎在1930年10月21日统计了广东省的陆地面积,列出广东全省94个县各自面积,其中还特意单独标明了广州湾、香港、澳门、西沙岛的各自面积。
1938年初夏,法属印支当局派人占据了西沙群岛。我找到了当时的两份日本报纸,证明日本在同法国的外交交涉中也完全持“西沙属于中国”的立场。一是《读卖新闻》1938年7月8日早报,头版头条报道题为“我方向法递文书表达严重关切,不承认法占领西沙岛”。该报道称,当年7月4日,法国驻日大使访问堀内次官,口头通报最近法属印支当局向西沙群岛派遣行政官和十几名巡查并通过设置灯台浮标无线电等完全占有该群岛。对此,外务省7月7日召见法国驻日本大使,外务次官堀内向法国驻日大使递交外交照会,要求法国从西沙群岛撤退。照会明确表示,法方违反1937年对日承诺(在与中国就西沙群岛领土权纷争过程中不会采取行动占领西沙群岛),对此无法接受,而法方的行为“不会导致日本改变有关该群岛只以中国为交涉对象的一贯立场”。
当天《读卖新闻》的晚报则在第一版刊登了题为“我向法抗议,西沙群岛明显属于支那领土”的报道。该报道进一步披露了前一天日方召见法国大使提出抗议的细节:7月7日下午4时,日本外务次官堀内召见法国驻日本大使,表示该岛(即西沙群岛)“明明确确”为支那领土。报道援引了日本政府提供的“西沙群岛是支那领土的根据”,一是1920年日本某公司曾向法占印度支那南海军部长询问西沙群岛的归属问题,该部长回答称,在法国海军记录中没有西沙群岛属于法国领土的记载。二是1921年广东省民政长官曾发表公示,称西沙群岛的行政由海南岛支厅管辖(无人提出异议)。
进入1939年,日本开始直接侵占西沙群岛之前,当时外务大臣有田在一份关于在海口开设总领事馆的文件中表示,鉴于海口总领事馆管辖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系统和在未来政治工作上的考量,认为将广东省中海南岛、西沙群岛、涠洲、蛇洋岛纳入其管辖区域为适当,并同意海口总领事馆的开设。
日本政府当时承认西沙、南沙属于中国,并非出自“善意”,而是在自己直接侵占南沙诸岛出师无名的情况下,也因为历史事实无法否认,便采取了承认中国主权、否定法国“先占权”的外交立场。然后作为与中国之间的战争的延长,出兵占领了西沙和南沙。日本占领南海诸岛后,命名为“新南群岛”,归属于日占台湾的管辖。日本战败以后,将其归还了中国。
二战后日本政府长期持承认西沙南沙属于中国的立场。7月13日中国政府白皮书介绍:1952年,时任日本外务大臣冈崎胜男亲笔签字推荐的《标准世界地图集》第十五图《东南亚图》,把和约规定日本必须放弃的西沙、南沙群岛及东沙、中沙群岛全部标绘属于中国。
我更重视同年4月日本与台湾签订的“日华条约”,其中第二条明确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当时日本承认台湾代表中国,该条文就是在与中国的条约里承认了把南沙和西沙群岛交还给中国。1972年9月,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当时的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宣布“日华条约”因此失效,即其权利转移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还找到了一些战后日本学界、出版界承认“9段线”的资料。如小学馆1987年出版的《日本大百科全书》第15卷,“中国”条目附录的地图,标明着中国南海的9段线。
从1950年代中期以后每年发行的《中国年鉴》(一段时期改名为《新中国年鉴》)里,由日本的代表性中国学者撰写的中国条目,一直到90年代中期为止每次都详细说明中国领土“南到曾母暗沙”,还多次刊载有9段线的地图。
出自《新中国年鉴》1981年版
1988年,中国宣布设置海南省,1989年版《中国年鉴》在扉页上整页刊登了海南省管辖范围包括9段线的地图。
现代的国际规则实际上就是在历史上无数次的外交交涉的结果、声明、承诺等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历史的积累,就没有今天。今天讨论南海问题,必须立足于至今为止的历史沿革。
国际法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即“禁反言原则”,意即已经承诺、认可的事情,不能反悔。1933年的东格陵兰岛问题国际诉讼案中,禁反言原则被首次用于解决领土主权归属问题。时至今日,这已经成为国际法的一般法律原则。利用该原则来约束国家的行为,更有利于保持国家行为的前后一致性,以维护国际秩序。
中国看今天日本对南海的外交所作所为,必然要看日本与南海关系的历史。日本政府既然已经承认是中国领土,为何要对中国在自己领土上的作为说三道四?如果日本食言反悔,时隔70多年再次过于热心地介入南海问题,将使中国人民不得不怀疑日本不是出于公心、不是基于国际法,而是另有所图。中日关系已经问题重重,需要谨慎对待,我期待着不要再“添乱”。
【作者简介】
朱建荣(日本东洋学园大学教授、中日问题专家)
1957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在日本学习院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中日问题专家、旅日著名学者,专业为国际政治和中日关系,被称为日本媒体上最活跃的中国人。曾任日本华人教授协会代表、NPO中日学术交流中心理事长,现为日本东洋学园大学国际交流学部教授,日本国际亚洲共同体学会副理事长。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