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为何美日澳总是搅局南海问题?

楼春豪  ·   2017-08-10  ·   来源:中国网
标签:南海;美日澳;时事
打印
纠错

  8月7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三国外长在马尼拉出席东亚峰会外长会期间,举行三边战略对话(TSD)第七次部长会议,随后发表的联合声明延续其对南海问题的指手画脚,不点名批评中国搞“陆域吹填”和“军事化”、“单方面胁迫改变现状和加剧紧张局势”等。特别是对中国与东盟外长会顺利通过的“南海行为准则”(下称“准则”)框架文件,声明以酸溜溜的语气“承认(acknowledge)各方宣称的关于‘准则’框架的共识,敦促所有东盟国家和中国确保尽快达成‘准则’,在法律上有拘束力、有意义、有效且与国际法一致”。

  与中国和东盟多数国家对通过“准则”框架文件的积极态度不同,美、日、澳的声明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负能量”,是南海局势总体趋缓中夹杂的不和谐声音。那么,作为地理上的域外国家,美、日、澳积极插手南海问题,炒作和渲染甚或超过地区声索国,其究竟是打着什么样的算盘?三国的渲染炒作,是否会对南海局势带来负面影响?结合近年来美、日、澳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贯做法,美、日、澳“唯恐南海不乱”,折射了其南海政策的焦虑感、挫败感和缺乏方向感。

  首先是对华焦虑感,这是各国介入南海问题的“心魔”。

  南海问题本质上是中国与其他声索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问题,但在美国看来,南海问题事关地区海洋秩序构建,担心一旦中国解决南海问题或者在南海问题上占据主动,将对美国的地区海洋秩序主导权和同盟国安全承诺造成严重冲击。笔者与美国政府、军方和学者交流中可以感受到,美国担心中国凭借不断增长的实力和影响力“改变南海现状”,“构建将美国排除在外的地区安全架构”。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上升,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局部力量对比出现较为明显的“此升彼降”,加上两国不同的政治体系和战略认知、错位的安全观和秩序观,美国对中国的战略焦虑有增无减,这从过去几年“对华强硬”成为美国战略界主流可见一斑。

  因此,无论是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还是特朗普任内的“以实力求和平”,美国都会将南海问题作为对华制衡的重要抓手。日本和澳大利亚是美国亚太盟友,其南海政策很大程度上追随美国,但也反映了两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忧。特别是日本,在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反超之后心理不适增加,希望通过一些规则来约束中国,南海争端的激化为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其次是对现实的挫败感,导致各国从“幕后操盘”到“前台操刀”。

  过去几年,南海问题“高烧不退”,牵动各方激烈博弈,成为亚太地区海上安全热点议题。对于中国来说,如何既维护好海洋权益又确保周边关系稳定,既应对域内越南、菲律宾等“以小闹大”,也抵御域外美、日等煽风点火,似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特别是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挑起的南海仲裁案,负面影响不容低估。对于美国来说,南海争端的升级使其顺理成章地强化了与菲律宾、越南等国的防务合作,同时拉拢日、澳、印等构建“对华海上制衡阵线”,南海局势似乎对美有利。

  但是,在中国不断展示善意、积极推动和平磋商的努力下,南海局势在仲裁案裁决后峰回路转,中菲关系改善、仲裁案事实搁置、“准则”框架顺利通过等。这些本应值得庆贺的成果,却给美、日、澳带来深深挫败感。回顾仲裁案裁决一周年形势可以看出,频频拿仲裁案说事的,不是菲律宾,恰恰是美国和日本。

  最后是缺乏方向感,即未能把握住南海局势趋缓的主脉络。

  美、日、澳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和介入,当然会增加南海问题的复杂性,甚至给个别声索国释放错误信息,刺激其采取冒进政策。但是,毕竟中国和东盟国家是南海地区的“主人翁”,南海问题的解决、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有关声索国和地区国家来实现,这也是“双轨思路”的背后逻辑。

  仲裁案裁决一周年以来态势可以看出,尽管不如美、日、澳心愿,但中国和地区国家携手推动南海局势朝着趋缓的方向积极发展。引用王毅部长的话说,美日澳“视而不见形势发生的积极变化,不想认同中国和东盟共同努力的宝贵成果,甚至还在对外释放消极信息”。

  南海和平稳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真切地希望域外国家在南海问题上谨言慎行,多做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事情,煽风点火要不得。(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