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永明 · 2016-07-05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标签:日本;参议院;安倍;时事 | 打印
| 纠错 |
在炎热的盛夏里,日本即将到来的参议院选举显得并不火热。针对121个改选议席,此次登记的候选人共计389人,比上届2013年参院选举减少了44人。而真正关注选举的人也仅占选民总数的29%。然而,这样一场选举却关系到日本的未来和东亚地区局势的走向。
无奈的经济与失败的安倍经济学
人们不关心选举可以有众多理由。但日本这次选举让人们感到无趣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感到无奈。
自民党此次还想借用上次获胜的经验,用经济议题来忽悠百姓,转移人们对核心问题的注意力。但谈到日本经济,人们恐怕只有两个词,无奈与失败。无奈的是日本经济已经低迷温吞地走了有四分之一个世纪了。尽管日本还保持着经济强国的地位,近些年经济的实质增长率也不算太差。但名义增长率上不去,政府财政就是入不敷出,如何搞好经济确实是个难题。
失败的是安倍经济学。安倍上台后为拯救日本经济准备了“三支箭”,既“大胆的金融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唤起民间投资的成长战略”。这头两支其实就是以超级量化宽松为特征的货币政策和以大幅度提高消费税为代表的财政政策。
安倍的政策并非什么发明创造。量化宽松本身就是日本在拯救经济衰退时发明的工具,当时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泡沫经济崩溃后留下的大量债务问题,防止发生银行危机。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也是使用这一政策来解决债务困局。此次,安倍提出超级量化宽松,主要目的是要制造适度的通货膨胀,以逼迫民众消费,有利于企业盈利。当然安倍还有另一目的,那就是压低日元汇率,以提振日本的出口。安倍也算运气不错,遇到美联储开始退出量化宽松,美元上涨帮助日元实现了大幅度贬值,与美元比率从1美元兑80日元,一度跌到125日元,贬值幅度超过50%。这虽然一度刺激了日本的出口,但对日本经济依然提振有限。而日本央行为实现安倍的目标甚至都搬出了负利率的政策,可日本经济依然是波澜不惊。
安倍的第一支箭显然是失败了。其原因在于他没有发现日本经济的变化,还在用20年前的老办法解决问题。过去日本是个储蓄大国,虽然经历了泡沫经济崩溃的冲击,但是很多人依然有大量的储蓄,这些人用储蓄坚持了十几年,一直到经济一度回暖。但现在是贫富分化,虽然储蓄总量在增长,可是大量的人士几乎没有储蓄。2015年日本“零储蓄”家庭比例从2012年的26%上升至2015年的30.9%。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只会降低他们的消费能力,所以用通胀来刺激消费显然是劫贫济富的政策。与此同时,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安倍的经济政策虽然有利于大企业,但企业在盈利增加后却极少增加员工工资。结果消费还是上不去。可以说,量化宽松确实让有产者和企业家的收入提高了,但无产者和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却下降了。此外,由于经济刺激政策难以产生长期效果,所以企业的正式员工并没有增加。2015年日本非正式劳动者比例升至37.5%,比安倍刚上台时水平高出了2.3个百分点。
而从长期看,可能会更让日本人失望的是,日本的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根据日本统计局的数字,2015年日本的出生率为0.79%,死亡率为1.02%。死亡率开始超过出生率,人口数开始下降。而今年5月1号的数据显示此前六个月人口减少了15万人。在这种人口萎缩的情况下,日本要走出经济困局必须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与此有关的第三只箭,既以结构改革为核心的“唤起民间投资的成长战略”却始终没有动静。相反,安倍政府却提出了“一亿人总活跃”来解决问题。日本现在人口不到1.27亿,有四分之一的人超过65岁。要让一亿人参加工作,这意味着大量使用老年人。这种振兴经济的方法无法让人看到前途。
经济无法提振,增税就更加困难。因此,安倍的第二支箭,用增加消费税来解决财政困难,自然也就成了甜蜜的谎言。尽管有人指责安倍一再推迟增加消费税,是违背竞选承诺的欺诈行为,但毕竟消费者还是喜欢不增税,所以一向给人以重视诚信印象的日本人,对安倍明显的谎言也就表现得极为宽容。
不过安倍自己并不承认失败。安倍在熊本和福岛进行首场拉票演说时依然慷慨激昂地说:“这场选举将决定是让日本经济增长、地区变得富裕,还是让日本重回黯淡低迷的时代。”不过这种激情式的语言表达,不是因为他真的自信能把经济搞上去,而是为了转移人们对此次竞选核心议题的注意力。
护宪战提前展开
日本这次选举的核心问题是修宪。由于自民党和公明党执政联盟在众议院的席位已经超过三分之二,所以安倍希望参议院选举也能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席位,如此就可以提出修宪。
安倍虽然在选举策略上并不希望聚焦于修宪问题。因为去年推出新安保法的时候,日本群众大规模抗议的情景应该还历历在目。所以,过于聚焦这个议题,是否会影响选举安倍并没有把握。但是,安倍又一再公开表示选后将会推动修宪。而早在今年2月,自民党就在党总部再次召开了“修宪推进总部会议”,意图唤起舆论支持将修宪作为夏季参院选举争论点。可见,安倍也是计算好了既要让修宪成为竞选议题,又不能成为核心议题。
安倍的如意算盘是用经济议题来赢得选举,用修宪问题来做风向测试。经济议题的要害在于无奈。虽然大家都说安倍经济学失败了,可是谁也开不出新的药方来拯救日本经济。而安倍多少还取得了一点成绩。所以讨论经济问题自民党还是占着优势地位。而经济议题的最大作用是可以干扰护宪势力的声音。
从选举策略与形势上看,如果以修宪为核心议题,似乎两派实力较为接近。从候选人数量来看,执政党和修宪派候选人数合计140人。其中自民党73人、大阪维新会28人、公明党24人、守护日本之魂党15人。而护宪四党候选人数依次为共产党56人、民进党55人、社民党11人、生活党5人,合计127人。如果加上认为目前时期不宜修宪的新党改革10人,则双方差距不大。
总之,这次选举对日本来说可以看成是对修宪的民意测试。尽管,目前的民意测验都显示护宪人数明显多余修宪的,但从英国脱欧公投的经验看,这种民调不一定会与实际结果一致。因此,对于反对修宪的人来说,此次选举就已经意味着护宪战的开始。选举结果将不仅影响日本的未来,也将影响到东亚局势的发展。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问题研究学者)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