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报》记者 陈姌 · 2016-05-12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标签:汶川地震;八周年;程丕义;时事 | 打印
| 纠错 |
程丕义与妻子的合影
八年过去了,《北京周报》记者采访过的汶川地震幸存者还好吗?
清晨5点,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程丕义已经开着货车穿梭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开始一天的配送工作了。
这位45岁的藏族汉子是成都市勇拓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的司机,负责配送蔬果和肉类;他44岁的妻子黄桂琼也在同一公司工作,负责内勤。
下班后上街逛逛公园,晚上跟父母和儿子通视频电话,隔周末回家看看……程氏夫妇和普通的上班族没有太大区别,但作为汶川地震的幸存者,每年的五月十二日对他们来说还是那么的刻骨铭心、那么的心疼。
在2008年5月12日的8.0级特大地震发生前,程丕义一家四口住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那时,他在罗浮山温泉酒店做锅炉工,妻子则在一家电子公司做检验员。地震发生时,程丕义正在家休息。剧烈的晃动把他从三楼晃到了二楼。他急忙带着妻子、抱着当时只有4个月大的儿子黄程多吉逃了出来。当他跑到曲山镇小学试图带着10岁的大女儿黄益琳一起逃命时,才发现学校早已被垮塌的山体掩埋。
地震一周年时,程丕义曾对记者说,最大的心愿就是从板房区搬进新县城。这个愿望在震后第三年实现了:2011年元旦前夕,共有7397户居民(3504户北川老县城建成区居民和3893户新县城拆迁安置群众)参加了北川新县城首批安置房的摇号分配方案。1月14日,在距离1月23日北川新县城正式投入使用的前一周,程丕义一家搬进了位于尔玛小区A区的新家。
“尔玛”是羌语“我们”的意思,小区有6000多套安置房。程丕义一家的新居在五层,三室两厅,面积106平米。多吉入读的幼儿园离家步行仅10分钟。“很多原来的邻居现在又在这里聚齐了!如果住板房区有工作和搬进新家没工作让我选,我宁愿选后者。”黄桂琼曾对记者说,“北川新县城还在建设当中,我们有这么好的房子住真的要感谢政府!我相信会越来越好的!”
2011年10月,姨妈给当时在沙厂打零工的程丕义介绍了现在这份工作——在姐夫开办的公司做司机,但工作地点在120公里之外的成都。
“一开始对成都路不熟。我就先跟着其他同事跑(线路),慢慢记,用笔画下来,难啊!”程丕义感叹道。
为了自己和家人有更好的生活,程丕义从来没想过打退堂鼓。一年后,黄桂琼也来到同一公司打工。
“我们出来工作之前都告诉他的。儿子很乖巧、很懂事。”黄桂琼说起儿子多吉很是自豪。“平时外婆照顾他。他自理能力很强,现在上二年级了,喜欢体育、画画、书法。我儿子挺棒的!”
八年过去了,程丕义一家依然保持着每年春节、清明和地震周年回到北川老县城祭奠女儿的习惯。 “我希望全家身体健康,一年比一年好,早点还完房贷,带全家旅游一次,去北京看看。这也是我大女儿的愿望,她说长大后一定带我们去北京耍。”程丕义说。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