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半岛无核化与中朝关系的重构

时永明  ·   2016-03-10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中朝关系;半岛无核化;朝鲜;联合国安理会
打印
纠错

  安理会通过对朝制裁决议之前,中国外长王毅在华盛顿演讲时曾指出,为了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实现无核化目标,中朝关系可能因联合国安理会制裁朝鲜的新决议,而受到必要影响。事实上,这种影响将不仅限于中朝之间的贸易往来,而是必然会引发人们对中朝关系本身的猜测和思考。

 

  唇齿相依的历史经验

  我们需要首先回顾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历史,才能对今天的中朝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中国与朝鲜的所谓唇齿相依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看,实际上是对中国与整个半岛之间关系的描述。

  早在朝鲜民族形成过程中,半岛地区的稳定就与中原地区的稳定产生了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不过在古代时期,影响这一地区稳定的因素主要来自内部。自14世纪朝鲜李氏王朝实现长期稳定后,中国与半岛的关系也维系了很长时间的稳定。西方国家往往喜欢用“朝贡体制”将当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释为一种霸权体系,用以说明今日霸权稳定论的合理性。实际上,准确地说,当时应该叫“封贡体制”。“册封”只是通过对政权合法传承进行法定承认的方式,来确保朝鲜内部以及两国间关系的稳定。这与今天美国认定其他国家选举结果是否合法等干涉他国内政的霸权逻辑没有任何的相似性。

  在西方看来,朝鲜当时是中国的附属国。但事实并非如此。鸦片战争后,尽管当时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过他们试图让中国割让朝鲜利益的目的并未达到,因为中国视朝鲜为独立国家。

  此时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是,随着西方列强外部势力对东亚的侵入,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唇齿相依关系愈发明显。中国弱则朝鲜危,朝鲜失则中国辱,这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将朝鲜占为殖民地。正是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历史决定了双方对彼此之间的联系极为敏感。

 

  人民友谊与国家松散同盟

  在二战后的地缘政治中,朝鲜变成了处在大国夹缝中生存的民族。美苏对东亚势力范围的争夺,以及半岛内就国家重建产生的意识形态分歧,加上冷战的大环境,最终导致了半岛南北分裂。

  在这种局面下发生的朝鲜战争最初只是一场内战,但美国将其视为关系到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问题。而美国以保卫自由世界的名义参战则威胁到新中国红色政权的生存。在“保家卫国”的现实需要下,中国被迫卷入朝鲜战争。“唇亡齿寒”的结构在此时表现为中朝之间安全利益的捆绑。

  战争最终并未改变半岛划界而治的状况,美韩之间进一步确定了主从式同盟结构。而中朝之间,虽然两国人民在维护自己生存权的共同战斗中形成了“鲜血凝成”的友谊,但两国政府之间并未构成有效的同盟关系,而只是在平等基础上进行“友好互助”,没有形成共同的防御政策和共同防御机制。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撤出后,朝鲜事实上重回独立安全体系。

  决定中朝关系制度形态的有两个基本的理论因素。首先,两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两国都奉行国家独立自主,相互平等的理念。这种理念是二战后国际上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思想利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的破裂和九十年代华沙条约的解体,都源于这一社会主义基本国际准则。其次,出于对历史和中国与半岛关系的某些认识,朝鲜奉行反对“事大主义”的理论,甚至达到万事必须以己为主的地步。因而在安全问题上,朝鲜对自主安全的强调远超过建构体系安全。冷战时期的中朝友好关系恰恰是在中国尊重朝鲜这种独立自主精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这种关系结构也为冷战后的关系转型奠定了基础。

 

  冷战后的转型

  冷战结束后,整个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都开始改善,并逐步走出冷战体制。在半岛,韩国也提出“北方政策”,谋求与中俄改善关系。朝韩之间实现了总理级会谈,1991年12月双方签署了《关于北南和解、互不侵犯与合作交流协议书》。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为推动半岛和解,结束半岛冷战格局,积极谋求发展与韩国的关系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因为对于中国来说,朝鲜半岛的分裂不是上嘴唇和下嘴唇的问题,而是唇裂的问题。一个分裂且不稳定的朝鲜半岛,并不利于中国的安全。但是,朝鲜对中韩建交却表现出极大的不满。

  朝鲜面临的问题是美国阻断了结束半岛冷战格局的进程。而美国运用的工具就是朝鲜的核问题。美国既要阻止朝鲜的核计划,又不愿与朝鲜和解。不仅如此,美国还用核问题阻断了朝韩和解的进程。但是,美国对朝挤压战略得以实施,并不是因为中韩关系的改善,而恰恰是因为朝鲜的独立安全政策以及核政策的不透明。

  此时,中国除了继续保持对朝的经济援助以缓解其经济困境之外,对朝鲜所面临的安全困境,也仅能在美朝之间发挥劝和促谈的调解作用,和朝鲜之间则很难进行政策协调。由此,中朝关系也就逐步失去了“盟友”的特性。中朝之间自然而然地从“友好互助型盟友”转变为“友好帮助型邻里”关系。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将两国关系定义为普通国家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只是对中朝关系现状的一种承认。

 

  通过无核化重构中朝关系的未来

  朝鲜走上拥核道路是个复杂的过程,中国也从不认为这是朝鲜单方面的责任。朝鲜在签署了六方会谈《9.19共同声明》之后,却又开始进行核试验。这种违背常理的做法,确实要归咎于美国的强硬政策。不过,从斗争艺术的角度看,朝鲜这种硬碰硬的做法确实显得鲁莽。

  事实上,由于力量对比的极度悬殊,朝鲜在与美国的政治较量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但这种弱势可以为朝鲜争取更多的道德优势。然而,朝鲜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核试验,表面上看好像提高了自己的硬实力,实际上却极大地削弱了自己的道德根基。核试验最直接的结果是使美国对朝敌视政策正当化。试验本身成了朝鲜套在自己脖子上的枷锁,反而很难摆脱美国谋略的操控。

  而从影响上看,尽管朝鲜能为前两次核试验找到一些道义根据,但第四次核试验却只能表明朝鲜为了自己的所谓安全,可以完全不计后果。这是非常危险的趋势。既然中国已无法直接影响朝鲜的政策,那么只有通过支持安理会实施更严厉的制裁来促使朝鲜回归理性。

  联合国安理会3月2日一致通过了制裁朝鲜的新决议。其最大特点就是在制裁的同时,指出了通过政治对话解决问题的出路。这意味着决议不仅要求朝鲜放弃目前的核政策,也要求美韩为重启六方会谈做出积极努力。中国仍将在半岛扮演维稳促和的角色。一个强大的中国与一个和平无核的半岛之间的友好关系将成为东北亚地区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基石。(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地区问题副研究员)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