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进一步发挥“北京—东京论坛”增进中日坦诚、有效沟通的作用

赵启正  ·   2015-09-24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北京—东京论坛;中日关系;时事
打印
纠错

  2005年,“北京—东京”论坛开办时,我是中方倡议人之一。10年来,中日双方的精英人士在论坛上一直努力促进中日两国在政治界、经济界、民间友好界和新闻界等领域进行坦率的沟通。尽管大家的观点存在着差异,甚至有争论,只要能够说出来让对方明白,这样的交流就是有益的。就像朋友之间吵架时,能够知道对方怎么想,就会有利于误解与分歧的消除。

  同时,双方嘉宾在各自的国家也有着民意的基础,大家交流的观点往往体现出国民的意见,有时也反映了政府的意图。所以,这种对话很有价值。

  对话之后,大家注意到有些探讨的内容需要获得两国公民的理解;有的则应该向政府决策层来转达,为他们在决定中日关系时做重要的参考。这些,我们都在尽力地做着。

  虽然我们对中日关系一直没得到大幅好转而感到遗憾,但大家都以双方国民利益为重,以两国关系为重,坚持努力,百折不挠。大家都认识到中日关系不仅关系到本国的利益,也关系到双方的利益,乃至关系到东亚的利益,甚至世界的利益。中日在全世界都是举足轻重的国家,两国的GDP分列世界的第二和第三,彼此间的经贸往来给双方都带来丰厚的实惠。中日可以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广,例如环保、服务、高科技等领域,都有待于我们去推动两国相关领域的朋友们来参与。我们希望今后的论坛在争取达成政治共识的基础上,也能为促进双方获得经济利益提供一些绿色通道。

  “北京—东京”论坛具有一定的战略性,涉及到双方的根本利益、长期利益,和发展目标。今后十年,我们应该将论坛提升到更高的阶段。除了保持过去直率和认真的对话之外,还要有创造性,每次能就一些重要问题提出有新意、能实施的见解。

  我建议,今后论坛可以增加“二轨的交流”,也就是除现有对外开放的交流外,设置由双方特定代表参加,不作对外公开报道的交流。其交流结果直接向两国决策层转达。这是为更好发挥论坛作用做出的探索。

  中日文化是比较接近的,但也有很大的差别。双方同样使用汉字,但对很多汉字的解释并不相同,所以为了正确地理解对方表达的真意,我们不能忽视中日文化的差异,同时还要尊重对方的传统,以及为对方保留足够的尊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媒体在中日关系上承担的重要责任。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它的内容都具有新闻性和评论性,因此,中日两国媒体都需要克服文化的障碍,避免因翻译和理解的错误致使两国国民出现误会。新闻每日都在发生,形势每天都在变化,我们鼓励中日媒体建立密切的联络关系,增加相互沟通的渠道,希望它们能够成为中日交流中可靠的桥梁。

  我参与了10年的“北京—东京”论坛,年龄也长了10岁,虽然精力已不如从前,但是对论坛的关心依然不减。我看到中日双方有很多年轻的有识之士加入到论坛中来,对此感到十分欣慰,衷心希望他们能更加坚定地为推进中日关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系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