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美丽阿坝展新姿

本刊记者 马力  ·   2015-09-01  ·   来源:北京周报
标签:阿坝;巨变;时事
打印
纠错

 

  投资兴业的沃土

  阿坝是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是两大水系的重要水源地,被誉为“天府水塔”,州境内有大小河流530余条,水能蕴藏量1933万千瓦,是四川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和全国实施“西电东送”能源战略的水电基地之一;阿坝是“泥炭之乡”,这里有金、铀、锂、硅、铁、锰等优势矿种,泥炭储量更是高居世界之冠,储量1.3万吨的石榴子石居全国第二,黄金远景储量占四川的1/3;阿坝是“绿色食品资源库”,这里是名、特、优、稀水果产地和全省重要的季节蔬菜种植区,金川雪梨、茂县小金苹果、汶川甜樱桃以及无公害蔬菜在省内外享有盛名。

  川西北牧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麦洼牦牛、贾洛藏系绵羊、河曲马、三江铜羊、黄牛等优良畜种远近闻名;阿坝是“天然药库”,这里有川贝、虫草、红豆杉、黄芪、红景天、党参等地道名贵中药材1900余种。

  阿坝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呈现经济加快发展、民生显著改善、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党中央、国务院对阿坝发展高度重视,对阿坝各族人民深切关怀。建州60余年来,在中央、省的关心支持下,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把中央、省重大决策部署与阿坝特殊州情紧密结合起来,艰苦奋斗、感恩奋进,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加快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取得了巨大成就。

 

  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经过60余年的开拓前行,阿坝经济规模由小到大,综合实力由弱到强,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1952年,阿坝州地区生产总值仅有0.24亿元,2014年达到247.79亿元,增长68.9倍;1952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为0.028亿元,2014年达到28.58亿元,增长1012.5倍。三次产业结构由1952年55∶31∶14转变为2014年的15∶50.6∶34.4。工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高,2014年全州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02.66亿元,比1952年增长274.9倍。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全州接待游客28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2亿元。

 

  基础设施迈上新台阶

  以肩挑马驮建设成阿(成都至阿坝)公路为开端,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运。九黄机场、红原机场、都汶高速、川九公路、汶马公路、鹧鸪山隧道、雅克夏山隧道等交通项目相继建成使用,成兰铁路、汶马高速、绵九高速全面开工,集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正在成为现实。

  截至2014年底,全州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3332.748公里。截至2014年底,全州农村公路总里程为10997.164公里,全州222个乡镇实现通油路(或水泥路),占全州乡(镇)的98.6 %,1343个行政村实现通公路,占全州行政村的99.11%;890个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占全州行政村的65.68%。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重大项目的建成使用,为阿坝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大力实施以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大骨节病综合防治试点工程、藏区新居建设、幸福美丽家园建设、“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和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等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出行、用电、饮水、读书、看病、就业、增收七大民生难题,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加快构建既有好房子、好身子、好日子,又能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的生产生活形态,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2014年,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6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150元。随着人民生活逐步富裕,消费结构开始多样化,冰箱、彩电、电脑、洗衣机、摩托车、手机等消费品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教育卫生快速发展

  学校数量从建州初期的245所增加到676所,在校学生从不足1.3万人增加到14万人。2007年率先在全省民族地区完成“两基”攻坚,“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

  2013年,率先在全国民族地区推行十五年义务教育,2015年,春季对全州2.67万名在园幼儿学生实行“一减一助”政策,减免保教费750元/生/年,补助午餐费600元/生/年,对全州1.59万名高中在校学生实行“两减一助”政策,减免学杂费520-900元/生/年,减免教材费600元/生/年,同时,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500元/生/年,补助覆盖面为州内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的50%。

  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建州初期,全州仅有6家医疗诊所、25名医务人员,平均每万人才有1名卫生专业人员,2014年底,全州卫生机构达1683个,医疗卫生人员7736人,卫生技术人员5060人,村医生(卫生员)1503人,机构和人员总数是建州初期的280.5倍和309.4倍,初步构建起1小时医疗服务圈。

 

  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随着经济实力增强,文化设施条件得到普遍改善,到2014年底,全州有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14个,博物馆(纪念馆)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21个,农家书屋1353个,寺庙书屋 253 个,藏戏团8个,乌兰牧骑式文艺演出队29个,广播电视台14座、有线电视前端13个,地面数字电视前端9个,有线电视用户106710户,无线数字电视用户28576户,村村通直播卫星设备117624套。

  全州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1%和97.8%,基本形成了卫星、无线、有线等多种传输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继承和发展。

上一页123下一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