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7-22 · 来源:人民中国 |
标签:村山富市;日本;时事 | 打印
| 纠错 |
2015年6月9日,在日本东京,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右)发表讲话。当日,因“村山谈话”和“河野谈话”广为人知的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前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在日本记者俱乐部举行对谈,就历史和安保问题“敲打”安倍。
1995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的村山富市于战后50周年之际发表的“村山谈话”对于日本具有什么意义?时隔20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今年8月发表的“安倍谈话”是否会继承“村山谈话”的精神?中国、韩国等许多国家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
近日,村山富市接受了《人民中国》总编辑王众一的采访,介绍了“村山谈话”的来龙去脉。村山富市表达了为维护战后来之不易的和平主义,必须坚守和平宪法的强烈意愿。
《人民中国》:当时发表“村山谈话”,一定需要非凡的意志。或许许多人并不了解“村山谈话”发表前经历的种种困难。请您谈谈“村山谈话”的形成过程。
村山富市前首相(以下简称“村山”):日本无论从历史上还是文化上,都属于亚洲的一员。我认为孤立于亚洲之外的日本是无法生存的。特别是日本与一衣带水的邻国中国、韩国,有着漫长的交流历史。这段交流历史对日本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因此,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构建一种得到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信任的国际关系。
1994年就任首相之后,我访问了亚洲各国。当时的日本已经是世界一流的经济大国,日本的发展成就得到世界的认可。可我感受到亚洲各国人民对日本依然抱有反感或担忧:他们认为“日本没有认真反省战争”、“日本也许会再次成为军事大国,走上危险的道路”。因此,在组建联合政权的时候,自民党、社会党、先驱新党三党共同向国会提交了“和平的决心”的议案,以表示反省过去的战争。该议案在众议院表决时做了若干修改,但仍然有很多议员反对或缺席表决。虽然议案顺利通过了众议院表决,可在参议院中并未作为议题进行讨论。我认为不能就此作罢。为了将政府的方针见解明确化,我决定以谈话的形式发表首相见解。如果谈话在内阁会议上无法通过,我甚至做好了内阁集体辞职的准备。
《人民中国》:“谈话”发表后,当时在日本国内反响如何?亚洲邻国的评价又是怎样呢?
村山:在日本国内,赞成和反对的意见都有。我个人受到了猛烈的责难。但是中韩两国对“谈话”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为历史问题作出了清算。此后出访中国的时候,所到之处的欢迎致辞开头一定会提及“谈话”,并称赞“(村山)为中日关系做了好事”。此外,我之后的历任内阁均向世界承诺继承“村山谈话”。即便有几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引发外交问题时,或许是“谈话”起到了抑制性效果,外交问题最终没有演变成历史问题,因此我再次觉得发表“谈话”是正确的。
只是日本国内对我的责难十分强烈。有人认为“日本已经道歉了,为什么非要一遍又一遍地道歉不可”。
此外,还有人直接否定道歉本身。他们认为“那次殖民地统治和侵略,跟当时欧洲列强对亚洲的所作所为是一样的。毋宁说,那场战争是针对欧洲侵略的防卫战。二战结束后,殖民地全部获得解放,因此那场战争对于殖民地而言是一场解放战争”。
我不认为我们是为了道歉而道歉。重要的是坦诚地承认历史事实,认真反省错误,并表明不再重蹈覆辙,这样日本才有光明的未来。这是“谈话”内容的核心。
当然,从前首相访问受害国时,也有以个人身份道歉的先例,但是通过内阁会议表决的“谈话”,分量是不同的。遗憾的是,这一点并不为大多数国民所了解,坦诚地说,当时的日本,“村山谈话”并不受好评。而且,多数国民持不关心的态度。即便到了现在,有人甚至还跑来问我“村山谈话”是怎么回事儿。
《人民中国》:您是第一位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日本首相。您这样做作为一个政治家是需要一定的政治勇气的。请您谈谈参观前后的经过。
村山:如何理解中国这个国家,如何与中国交往。当思考这些问题时,首先有必要全面地了解中国。我虽然年轻时也曾卷入过那场战争,但并没有去过中国,我对战时的中国一无所知。因此,我觉得有必要亲来中国,实地考察一下战争留下的遗产.
《人民中国》:“村山谈话”发表已经20年了。在当前的日本政治和与周边国家的外交的语境下,您认为“谈话”的现实意义何在?
村山:第一次安倍内阁时,安倍首相曾表态“继承‘村山谈话’”。可是到了第二次安倍内阁时,安倍首相则说“不完全继承‘村山谈话’”,还说了一些诸如否定“侵略”的话。关于这些,在国会中也有讨论,最终迫于形势,安倍首相不得不改口说“继承‘村山谈话’”。可由于安倍首相是在对“村山谈话”提出质疑后,表示要发表战后70年谈话的,在谈话中更改历史认识也是意料之中的。因此在国际范围内,“村山谈话”和“安倍谈话”当下受到广泛的关注。
2下一页 |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