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9-12 · 来源:人民画报 |
标签:中国—中亚人权发展论坛;民生 | 打印
| 纠错 |
9月12日,2023·中国—中亚人权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承办。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以下摘编自讲话全文:
在2023·中国—中亚人权发展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2023年9月12日,北京)
中国外文局局长
杜占元
大家好!很高兴与各位朋友相聚北京,共叙中国—中亚传统友谊,共谋中国—中亚人权进步。
人人充分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不懈追求,是包括中国和中亚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方向。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价值支撑。
中国与中亚国家有着长期的友好交往历史和紧密联系。近年来,双方坚持“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四项原则,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全覆盖,极大促进了区域各国的互联互通和共同繁荣,有力增进了人民福祉,推动了人权事业的发展。
发展权是人权的首要,需要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当前,全球发展正在面临严峻挑战。联合国《2023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显示,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有半数出现中度或严重偏离预期,极端贫困人口在一代人的时间里首次出现上升。中国和中亚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都能深切体会到,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总钥匙,也是推动人权事业进步的发力点。今年7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再次通过中国和62国共提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充分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和共同心声。应坚持将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各国宏观政策的突出位置,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包容性发展和公平发展。
以合作促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应对全球发展、安全、生态、气候等领域的共同挑战,离不开国家间积极、有效、建设性的交流与合作。国际交流合作带来的外部环境稳定和贸易经济增长,也将为人权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和中亚国家共享发展机遇,通过共同创建上海合作组织、共建“一带一路”、共同实施中国—中亚合作机制,形成了双多边并行、相互促进的立体式发展局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站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的新起点,期待中国与中亚国家不断加强务实合作,助力区域经济开放发展,不断增强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平等对话推动文明互鉴,需要进一步增进民心相通。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权模式,各国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必须也只能从本国的历史实际和人民需求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人权发展道路。中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消除了绝对贫困,着力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有效提升了人权保障水平。前不久,法国企业家贝特朗在一场美国机构举办的关于中西方制度对比的辩论中指出,“中国制度强调集体自由、长期稳定和坚定不移的自我发展,这种模式也被证明了能更加全面地为社会谋福祉。”与此相似,各国都可以通过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保障人民公平享有人权。应坚持团结合作、发展驱动、包容互鉴的精神,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中国与中亚各国平等对话、交流交往提供平台,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共同构建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共同推动全球人权治理不断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青年是中国—中亚关系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和传播者。我们可以看到,参加此次交流活动的中亚嘉宾中,有许多朝气蓬勃、有志有为的青年人,他们在本国青年组织、传媒和文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借此机会,我想向中国和中亚国家的青年朋友们,就讲述更多精彩的中国—中亚故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讲好“跨越山海携手行”的同行故事,增进睦邻友好的深度。中国和中亚国家友谊深厚,命运与共。建交以来,中国与中亚五国持续深化政治互信和务实合作,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新路。希望青年朋友们积极投身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事业,弘扬丝路精神,当好友谊使者和合作桥梁,让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代代延续。
第二,讲好“‘一带一路’向未来”的共赢故事,拓宽合作发展的广度。“一带一路”是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为广大青年发展事业、实现价值提供了广阔舞台。期待各国青年朋友们充分发挥自身活力和创造力,把握共建“一带一路”的巨大机遇,在中国—中亚的广袤土地上实现更多合作成果,书写丝路合作发展新篇章。
第三,讲好“百花齐放春满园”的互鉴故事,提升人文交流的温度。从互派留学生到联合考古,从互译图书到合拍电影,中国—中亚人文交流呈现全面开花、蓬勃发展的兴盛景象。期望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尽情施展才华、展示风采,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为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书写青春篇章。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积极面向中亚国家开展文化传播和人文交流,翻译出版了俄文、哈萨克文、乌兹别克文、吉尔吉斯文、塔吉克文等文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与中亚国家交流分享中国治国理政经验。我们还依托新组建的欧亚中心等机构,与吉尔吉斯斯坦“卡巴尔”国家通讯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出版中文、俄文和哈萨克文的《丝路瞭望》等期刊,以及“丝路百城传”等图书,精心策划组织系列媒体智库论坛、青年交流活动等,不断增进中国同中亚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信任与合作。
未来,中国外文局将继续深化与包括中亚五国在内的各国有关机构和有识之士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和互学互鉴,推动全球人权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