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民生 >> 正文

“北极村”吃上富裕“生态饭”——彭兴利和中榆树店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北京周报》记者 金知晓  ·   2021-04-23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乡村振兴;生态;民生
打印
纠错

  “您好,是彭兴利书记吗?我们是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怀柔公路分局的,来装交通标志牌。您在村里吗?” 

  “我就在办公室……” 

  说着话,今年60岁的彭兴利从村委会院里走了出来。这个头戴草帽的男人合上早已不常见的翻盖手机,快步迎上刚刚到村口的路政局的同志,抬头握手时露出一张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双眉间一道深深的皱纹。彭兴利,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中榆树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在村里担任基层村干部已经有36个年头了。自2017年当选为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以来,彭兴利每年都会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走家串户等方式征集群众建议,这次在乡道上加设交通安全标志牌便是他今年的建议之一。 

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中榆树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彭兴利(金知晓摄)

  “我们村是通往白桦林景区的必经之路,尤其是旅游旺季,来往车辆和在村里民俗户留宿的游客都特别多。原来的交通标志牌悬挂的位置有点高,不够明显,存在安全隐患。”彭兴利看着新拿到的写有“前方村庄,减速慢行”的标志牌解释道。 

  中榆树店村所在的喇叭沟门满族乡是北京五个少数民族乡之一,拥有全市面积最大、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天然林区。辖区内的白桦林景区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中榆树店村也先后获得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北极村”吃上富裕“生态饭”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但只要大家信得过我,我就一定一如既往地带乡亲们加油干。”在刚结束的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彭兴利以绝对票数优势实现了连任。 

  彭兴利14岁便辍学加入生产队,19岁当上生产队长,24岁当选为村主任,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榆树店村位于北京最北部的山区里,不仅位置偏远,平均气温也较城区低很多,因此被戏称为京城边上的“北极村”。改革开放初期,这个大山深处的“北极村”还靠种玉米挣钱,村民家家户户都没什么积蓄。为了摘掉穷帽子,彭兴利带领村民先用10多年时间将中榆树店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玉米制种专业村,2000年起又率先摸索起肉牛养殖,利用怀柔区建设养殖小区的扶植政策建起了两座肉牛养殖小区,用另一个10年实现了村子的产业转型。 

  2010年,在政策扶持下,中榆树店村用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村120户标准化农村新居建设。村子硬件条件好了,可下一步怎么走?“养牛起早贪黑,村里卫生环境也不好,年轻人又大多外出打工。”面对这样的情况,彭兴利开始为村子的发展琢磨新的机会。 

  祖祖辈辈守着的白桦林启发了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附近生态环境优美的白桦林景区吸引了来自北京城区乃至其他省市区的游客。“每天那么多车穿村而过开往白桦林,有三分之一能留宿在我们村那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想到这,彭兴利觉得村里发展民俗旅游接待是个好路子。 

    

  彭兴利向记者介绍他设计的民俗户客房。墙面涂有混着花秸的黄泥,人字形房顶由高粱秸秆堆叠而成,设计保留了传统满族民居的特点。(金知晓摄)

  借着怀柔区开展白桦谷沟域经济建设,提升自然资源利用价值的契机,彭兴利在中榆树店村为开拓旅游产业做了多手准备。硬件方面,他组织村民硬化街道、绿化村庄、修建满族文化墙、铺设观光栈道;软件方面,他为村民提供厨艺、接待等技能培训,帮助村民考取营业资格证,还成立了民俗旅游合作社,统一制定接待标准和饭菜价格。很快,中榆树店村的民俗旅游便初具规模。

  “这些客房都是我和我爸设计的,他施工,我负责网络营销。”作为90后新一代的中榆树店人,28岁的村民徐帅自豪地介绍着自家的产业,“小时候家里养牛,辛苦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新农村建设后村里环境好了,交通也便利了,做民俗接待收入高了而且还没那么累,眼界也开阔了。这几年,我妈还学会了网购,隔三差五就去村委会那儿取快递。” 徐帅的话里话外透露着对老书记给村子选的发展方向的认同。 

徐帅(右)和父亲在翻修自家院里的民俗接待客房。(金知晓摄)

  像徐帅家这样的民俗户在中榆树店村还有很多。目前,全村115户中已有65户民俗户,户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很多外出务工的村民也返乡加入其中。2018年,怀柔区出台了《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奖励办法(试行)》,确定了包括民俗户、民宿建设等在内的9项政策奖励项目,验收达标后将一次性获得10万余元奖励。政策激励下,中榆树店村进行了首次民俗接待升级改造。村民们积极性很高,施工过程也很顺利。如今,大部分民俗户都升级为五星,还有8家改造成了高端精品民宿,接待水平又上一个台阶。最近几年,怀柔区满族文化节和北京市“白桦林”杯青少年业余围棋段位赛等也将会场定在这里,鲜为人知的“北极村”终于吃上富裕“生态饭”。 

    

  老书记的理儿 村民心里的秤 

  天色渐晚,彭兴利又上山了。穿过村边的小溪是连绵的山丘,微风吹过,漫山遍野的自生林沙沙作响。开展民俗接待以来,彭兴利带着村民在溪边和山上都铺设了观光栈道,这几天正在进行防腐翻修。 

彭兴利(右)在山上与村民翻修木栈道。(金知晓摄)

  “每块板钉两根钉子哈,一盒钉子46根,我买的刚好……收工前把针树叶扫扫,过两天就是五一了,这东西最滑。”找每个人签字确认工时后,彭兴利还不忘叮嘱几句。一直以来,凡是村民有能力承接的工程,彭兴利都争取来了,为的就是让村里人在家门口能多挣点工钱。“农村的干部就得像施工队长,管得了事儿,干得了活儿,还要会精打细算,可不能当甩手掌柜。”彭兴利如此定义自己的工作。虽然是朴素的大白话,但听着就是在理儿。 

  然而,就是这个会“精打细算”的施工队长,在妻子眼中却是个“什么也指不上”的人。当年为了让大家安心,彭兴利家第一个试水民俗接待,但现在游客都被他让给别家了,彭兴利的亲戚也“根本借不上光”。一头是村子,一头是家里,基层的工作确实“不好干”,但在这上面彭兴利30多年来却从没含糊过。“小时候家里困难,父母又都是残疾人,是党和村里把我抚养大的,这份恩情到什么时候咱也不能忘。”老党员彭兴利动情地说。 

  好在村民们心里也有杆秤。这么多年来,中榆树店村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老书记对政策机遇的把握和不怕难的实干精神,所以都打心眼儿里支持村里的工作。这不,彭兴利又计划着利用刚入选的“2020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把和专业公司的合作搞起来,促进村里旅游接待的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天色已晚,彭兴利和村民们陆续收工下山。“十几岁在生产队时,为了挣钱那么粗的树说砍就砍,太可惜了。现在这些树看着不粗,但也花了几十年才长成。” 下山回村的路上,老人摸着林子里的树,看着脚下正在翻修的观光栈道,感慨着,“搞民宿不破坏环境,而且也正是环境好了才能搞好民宿。这绿水青山就是我们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啊!”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