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民生 >> 正文

裴春亮和他的村

焦源源  ·   2016-12-29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裴春亮;农村;民生
打印
纠错
  裴春亮

  裴龙会和妻子在裴寨社区的商业街买了一栋两层门面房,下层卖母婴产品,上层给婴儿洗澡,店内灯光布置专业,货架整齐,很难想到这是开在农村的店铺。“保守估计一年挣15万,和自己之前在南方跑船的工作比起来,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裴龙会说。

  像裴龙会这样的商铺,在河南辉县裴寨社区商业街目前有约600家。昔日这儿只是一片农村山沟的荒地,现在已经是排排楼房耸立。商业街旁边是村民住的小别墅区,小学、篮球场、娱乐广场……所有城市里的基础设施样样不缺,说起这些变化,都离不开一个人——裴春亮。

 

自我积累

  走进裴寨村的展览馆,里面有一张旧的发黄的黑白照,一个叉腰站在黄土上的小男孩,浑身尘土,衣服破旧,但小小身躯散发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志气,这就是小时候的裴春亮。

  13岁那年,裴春亮因为家境贫寒被迫辍学打工,父亲在他16岁时离世,村支书领人砍了树做了棺材,大家凑钱买了寿衣才安葬了父亲,母亲在安葬父亲第二天,对裴春亮说:“乡亲们对咱的恩情到啥时候才能还上呢?”从那时起,报恩的根就扎在了裴春亮的心里。

  裴春亮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砖场打工,因为勤快肯干,老板主动给他涨工资,从30块涨到40块。他拿着赚来的钱到安阳技校学习家电维修,想学一技之长,学完之后发现那时候有电视机的人太少,要维修的就更少了。

  没活干,不能饿着肚子,裴春亮想找一个小成本的买卖,最好是没人会赊欠的生意,他想到了学理发,在农村,剃头是不允许欠钱的。然而,剃头师傅却不想教裴春亮,原因是怕他抢了自己的饭碗,他就天天去帮挑水,挑了十几天的水终于感动了剃头师傅,这才拜师学艺。

  那个年代,大家喜欢在剃头铺聊天,裴春亮听说附近缺一个会照相的,于是又开始自己学习照相,给别人拍照洗照。就这样,裴春亮白天理发照相,晚上修电视机,一样不耽误。

  这样辛苦干活,总算攒了一点小钱,后来听说外地人来收核桃山楂没有吃饭的地儿,于是就租了房子学做烩面,最多的时候一天卖了400元钱,慢慢积累学习,有了钱他开了得帝德大酒店,雇了20多人干活。这个名字就是“得到上帝的恩德”的意思,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

  裴春亮从小是个有心人,随身都会带着笔和本,看到电线杆上的广告也会记下来。“那时候觉得商机遍地都是,只不过很多人没有发现而已。”他说。

  来裴春亮饭店吃饭的很多顾客聊天说花岗岩大理石在北京上海卖很赚钱,不甘一辈子平庸的裴春亮动了心。他让未婚妻看着饭店,自己去北京卖大理石,这样即便北上不成功,至少家里还有产业。

  裴春亮开始在北京骑着自行车四处推销大理石,挣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最多单笔生意挣了9万元钱。 

  “创业的那些日子,我每天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这么多年的磨练,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脚踏实地做事,没有不成功的。”裴春亮说。

  裴春亮从小就愿为同龄人出头打架,在新乡汽车站,亲眼见卖香蕉的“碰瓷女”故意往务工人员身上碰,逼他们买香蕉,他当场将其揭穿。乐善好施,喜欢交朋友的性格让裴春亮的事业也越做越大。

  从北京回来后,他和朋友合伙开矿、做贸易,生意越来越大,产业涉及集酒店经营、机械铸造、矿业开采、水泥生产等,成为一名成功的农民企业家。

 

反哺报恩

  2005年,裴寨村民在老支书裴清泽的带领下,“三顾茅庐”让他出任新一届的村主任,看着乡亲们期待的眼神,想起父亲去世未还的恩情,裴春亮勉强答应下来。

  “有衣送给寒人,有饭送给饥人”,这是母亲常挂在嘴边教育裴春亮的话。裴春亮当了村主任,小山村的发展就开启了“加速度”,他自掏腰包3000多万盖别墅、860万造田心池、5100万修水库……解决了困扰裴寨村民祖祖辈辈住宅和吃水的问题。

  2010年,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其他的缺水村、贫困村也都整体搬迁到了裴寨村周围,裴寨村正式升格成裴寨社区。裴春亮带领社区党委和群众发展高效农业,种植优质无公害蔬菜,发展示范性温室大棚。同时,规划建设商业街,发展服务业,为商户提供经商平台。

  今年,裴春亮再拿出8000万建住宅楼,将远在60公里外的大小西沟村村民迁到裴寨。

  裴春亮让裴寨村脱贫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05年的不到1000元钱,增加到2015年的11000元。他打井饮水、修学校、建篮球场、建文化走廊、娱乐广场,让山沟里的农村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十年之后的今天,当记者问起裴春亮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时,裴春亮回答说:“我们的党委班子成员帮助了那么多人,裴寨给我带来这么多荣誉,让我走出大山,和更多更优秀的人学习接触,我把这些新思想又带回裴寨,发展建设新农村。尽管压力不少,但更多是前行的动力和骄傲,我不后悔。”

 

思考未来

  村里人吃穿住行不发愁了,如今,让裴春亮最为关心的是未来农村的医疗和教育。

  一见到记者,裴春亮就讲起最近村里中青年因高血压突然去世的事。“村民不懂基本的健康知识,一粒药就能解决的问题,却年纪轻轻失去了生命。”裴春亮叹道。

  他开始在裴寨住宅区安插健康知识宣传牌,介绍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每年请辉县医院的医生给村民免费体检,讲解健康常识;增添体育器材,让村民加强体育锻炼。他说,这些远不够,城乡差距还要走很长的路。

  村里建水库,在学校上课的村里孩子你一元我一角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一共72.8元,皱皱巴巴的一叠钱拿到裴春亮面前时,裴春亮掉泪了,说孩子们的钱不能动,到现在,那笔钱还包在纸里,放在村委办公室;新乡人大开会讲到农村教育问题,孩子们上不起学时,裴春亮又掉泪了;没有建新学校前,看到孩子们在宿舍是睡在用草垫的临时床上时,他也掉泪了。

  或许是他自己失学的经历,看到农村学子的艰苦,这个坚强的太行山人几次掉泪。现在裴寨小学条件好了,他和记者说:“要让村里的孩子多见见世面……”

  每年寒暑假,社区党委会请大学生到裴寨的学校教孩子们舞蹈、唱歌,给他们讲讲外面的世界。“要让大学生毕业后到山区教书,这太难了,所以我要给孩子们创造条件。”     

  裴春亮多次为上不起大学的学生资助学费,记者想去采访受助家庭,他反而有点为难:“一拨一拨的记者去人家家里,真不想因为捐助的事打扰他们的生活,让对方心里有想法。”

  “2017年两会我的提案还是关注农村的健康和教育。希望把电商和互联网知识带进农村,普及山区,让农民走进网络。水的问题我们自己努力可以解决,但教育和医疗资源农村还是欠缺,这些问题还是要国家给予更多的关注支持。”裴春亮说。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