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民生 >> 正文

发展中医药产业的“亳州”现象

《北京周报》记者 池文淑  ·   2015-10-15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亳州;中医药
打印
纠错

  

衍生品完善产业链条 推广中医药的养生理念

  2009年,一次很偶然的出差,刘香梅来到了亳州,她嗅到了这座药都潜在的巨大商机,决定留下来干一番事业。一晃6年过去了,刘香梅早已成为某大型老字号企业的亳州总代理。我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展销会上向客人们推介最近新上市的两款保健茶。据她介绍,这两款茶都是含有一定中药成分的功能性饮料,主要面向的是年轻的消费群体。

  刘香梅接着介绍说,“像这种带有中药成分的保健品和医疗器械,如保健茶、健康枕、足浴盆等,在亳州也是很大的一块市场,因其主推的是养生理念,有病没病都可以用,消费群体更加广泛,因而竞争也十分激烈。”

  而这些中药附加产品交易的出现和开展也更加完善了亳州药市的整个产业链条。衍生品不仅是这些单一的产品,亳州还推出了“特色农业观光游”、“特色农事体验游”等一系列旅游项目,重点落在了养生旅游;开展“五禽戏”(华佗发明的一种健身操)的中医文化推广;扶持一批药酒、养生酒企业,发展膳饮食连锁、中药材食品加工产业,最终形成了现在的集中药材、文化旅游、医疗保健为一体的“大中药”产业体系。

  亳州现象也好,亳州经验也罢,它都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现阶段,以亳州为代表的中医药产业发展集群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劣势:

  

中药秘方大量流失 成外企摇钱树

  一直以来,我国中医药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国外屡遭抢注。“洋中药”纷纷在我国境内申请中药专利然后“变现”。而很多中国药企最后只能选择给外企提供廉价的原材料。

  远的不用说,新近诺奖得主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青蒿素的知识产权一直被跨国药企所占有。40多年后的今天,这项拯救上百万生命的成果,才被盖上了“中国印”。

  

   中医药的国际地位亟待提升

  在世界医药市场上,中国生产的中药并无地位。日本大和综合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海外中药市场上,中国拥有专利权的仅为0.3%,日本和韩国所占比例则超过70%。海外中药市场规模近300亿美元,中国制造的中药所占比例却不到5%。

  有人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或许有助于改变全球对中医药的看法,同时也给了中医药现代化之路有益的启迪。

上一页1234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