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民生 >> 正文

中国离依法治国有多远?

本刊评论员 兰辛珍  ·   2015-08-19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依法治国;司法体制改革;民生
打印
纠错

  中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但许多中国人对此概念的理解仍然比较狭隘,认为司法范畴的公正、公平、法治就是依法治国,这一点在中国媒体报道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许多媒体在报道依法治国时,均以司法体制改革作为其主要的报道内容。

  事实上,依法治国包涵的范围很广,不仅仅是司法领域,社会、行政、经济、民生等人的行为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均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才是依法治国的真正内涵。

  最近三十多年里,中国的立法获得突破,法制建设取得很大进步,有法可依基本已经达到。但对于依法治国而言,这还远远不够。8月12日天津港发生的造成百余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的化学品爆炸特大事故,充分暴露出中国依法治国进程所面临的窘境。

  在中国,关于化学品生产、管理、储藏、运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有13个之多,如《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经营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等等,内容详细而完善。天津港化学品爆炸发生后披露出的各种信息表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并没有完全遵守这些法律法规。比如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居民区内严禁建设危险品生产和储藏企业,但发生爆炸的瑞海国际集团所在地距居民区仅有几百米距离,而且居然得到了规划、建设、公安、环保等所有相关部门的批准,所需的安全评估报告、环境评估报告均未依法进行。

  在中国,有法不依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法律明确规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但仍有很多人在公共场所吞云吐雾;交通法规明确规定红灯停绿灯行,但依然有很多行人会闯红灯;法律明确规定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但许多地方政府会借发展需要强拆民房,如此等等。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很少有人因这种行为而受到处罚。

  这让中国的依法治国陷入了窘境:不是法制不健全,而是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本应严格遵守的法律变成了摆设。

  因此,中国在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上,目前最需要的是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不仅要让遵守法律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让违法必究深入每一个人心里,特别是政府官员的心里。只有让一个人有了违法恐惧感,他才会认真地遵守法律,其行为才不会跨越法律的雷池。

  如果仅仅有法可依,而做不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那依法治国只能是刚发动了的汽车,还停留在起点,没有驶上前行的大道。

  如何让依法治国驶上前行的大道?我认为这个职责首先在政府执法部门,重点是做到严格依法执法。执法部门做到这点并不难,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各个部门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相关法律和规定,照办就可以了。

  难的是如何让执法部门官员行使权力受到监督、其不作为甚至违法作为受到追究,因为在人情、利益、官官相护等作用的影响下,执法官员对违法行为不予问责而不被追究的情况很普遍。在天津港爆炸事件前,有居民曾向相关部门表示过对瑞海国际危险品仓库建在居民区的质疑和不满,但所有部门均采取了推诿的做法。哪怕当时有一个执法部门能够依法执法,这场悲剧恐怕也不会发生。

  中央政府已经提出要严格追究天津港爆炸中的相关责任人,相信其中会包括规划部门等为瑞海国际在天津港建设开绿灯的官员。这可能会对其他官员今后依法行使权力起到警示作用。

  有鉴于目前存在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中国的依法治国可以说仍旧任重而道远。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